她以西藏作為參照係,以此來窺看缺失信仰的庸俗之人。生命是如此的卑微,渺小,不足為道。她帶著哲學性思維,思考生命的有限性,而宗教的無垠。同時她又帶著人文主義的眼光,思索著西藏的現代化與傳統,全球化與民族文化,新與舊,過去與現在,現在與將來,變與不變間的關係。一方麵,她為她所看見的西藏,現代化進程,思想的進步而欣喜。另一方麵,她又為她所看不見的西藏,年輕一代藏族人對本族文化的厭倦,對信仰的懷疑,對宗教精神需索的缺失,而擔憂。在西藏經濟的進步與發展,得與失之間,她不斷調整自身的位置,不斷進行一輪輪的反思。
這邊書最大的不同,在於作者並不是在寫旅遊書,或是攻略。而是寫一個外來女子進入西藏的真實反應。她與八十後不一樣,當八十後享受著後現代社會帶來的物質滿足時,她已逃離城市的牢獄,背上行囊,用腳思想。她對現代文明保持懷疑精神,對現代文明派生齣來的産物有所抗拒,並時刻處於警覺之中。
這本書不是在寫韆篇一律的能看到西藏,而是在呈現一個外來者無法進入的西藏。可以說,是一個八十年代女子內在對世界的反應。不僅僅在說西藏,也是對照所處的生活。
一個80後的女子,為瞭去西藏,不顧傢裏的反對,放棄瞭讀大學的機會,結束電視颱的實習工作。以齣走的決絕姿態,坐上火車去拉薩。從廣州齣發,經曆四韆裏路雲和月,為自己的靈魂吸氧。在西藏,她並不像一般觀光者一樣,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走馬觀花般遊覽景點。而更寜願接近西藏看不到的內在本質。她始終站在暗處裏,以一個窺看者的身份,進入西藏的心髒——拉薩。
她無意介紹大昭寺,小昭寺的景點,但她對八角街裏的朝聖者特彆感興趣。試著與他們同吃,同住,同修,同行。零距離的接觸朝聖者吃喝拉撒等形而下的生活內容。她發現藏民的生活,是那麼的嚴肅,痛苦或幸福是那麼的真實, 每個事件都愈發具有不可思議的重大意義。在真正瞭解拉薩後,她發現外人對拉薩,對西藏存在太多誤解。外來人將西藏形容成天堂的聖潔之地。他們對西藏的詩意想象,來自於布達拉宮,納木錯,八廓街的錶麵…
本来对这本书是无甚兴趣的,大概是看了几本水准不高的游记之后便产生了一种负面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这本书大概内容估计就是自诩文艺的小孩子心情一不好就跑到西藏去放逐自己一番,然后回来写几了篇味同嚼蜡的游记。 却因为开篇的一句话,让我忍不住想写些什么,又忍不住读了下...
評分前面的篇幅大概十分之九写的都特别好,语言一点儿也不做作,作者的心理很轻易的传达给了读者,只是后最后那十几张的写景真的不断卷起了我的睡意,我本人不喜欢这类写景的描述文章,我觉得 图片 已经完美替代了这些,所以看到后面 真的就翻翻而过了
評分有一章是专门讲仓央嘉措的,其中有他一首诗: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評分一个很悠闲的午后,被书名吸引,因为看了太多关于藏地的文字,自己的脚步也度量过我国藏族聚居地80%的土地,但这本书确实没有吸引我,翻到33页,所有的文字都是西藏很美,外来者破坏了那的美。看不下去了。“愤青”味儿太浓。
評分离开拉萨8个月了,内心思念那个城市。因对有一个城市有特殊的感情,是因为那里有惦念的人。想念那些纯粹的人,蔚蓝的天空,老光明的甜茶等等。 在你写书那段拉萨的日子,我只能为你在深夜煮一壶热白开,逛遍八角街为你挑一双手套,在你醉笑千场的各种饭局后陪你一起回酒店...
行走在路上 曆經很多艱辛 隻為追尋自己心底的聲音 我一直想背著包行走
评分1 遊客不遊客, 這是一個問題 2 愛抒情的善良女子 3 西藏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一個旅遊大巴司機積纍的故事不一定會比一個目標朝聖的文青少..
评分一個不想成為遊客~~以為自己不是遊客的遊客~~
评分神學是我們無法用唯物辯證關係來解釋的~
评分現在還有人以為這是朝聖麼?太過單薄瞭,羅列的多,分析的少,如果從我理解的作者意圖來看的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