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

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忠华
出品人:
页数:343
译者: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价格:42.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208092921
丛书系列:政治与公共事务论丛
图书标签:
  • 社会理论
  • 吉登斯
  • 郭忠华
  • 现代性
  • 英国
  • 老师著、译
  • 政治学
  • 安东尼·吉登斯
  • 现代性
  • 社会理论
  • 政治理论
  • 西方哲学
  • 文化研究
  • 历史学
  • 社会学
  • 政治学
  • 现代思想
  • 理论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所著的吉登斯思想研究两卷本著作中的第二卷。第一章围绕“人类创造历史”这一命题,对马克思、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学派、后现代主义、吉登斯等的观点进行了综合比较;第二章分析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第三章分析了吉登斯试图建立的替代性理论范式;第四章就吉登斯的国家理论专题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就现代性这一思想主题展开了分析;第六章围绕意识形态问题对吉登斯有关未来社会的思想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言1
致谢1
本书缩略表1
本书图表目录1
导论1
第一章 人类创造历史
第一节 马克思的阐释2
1.创造历史的分析模式2
2.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6
第二节 其他学派的分析10
1.历史制度主义11
2.理性选择学派16
3.后现代主义20
第三节 吉登斯的再思考22
1.创造历史的起点22
2.创造历史的模式25
3.创造历史的结果28
第四节 总体评价31
本章小结35
附录 人类如何让创造历史?
——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记录之一36
第二章 结构化理论47
第一节 社会学方法的反思47
1.结构主义48
2.功能主义53
3.解释社会学56
第二节 结构化理论的建立61
1.行动者的心理构成62
2.时间和空间中的行动66
3.社会体系的结构71
4.结构二重性75
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再思考79
本章小结83
附录 结构化理论的知识基础
————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记录之二84
第三章 社会变迁理论97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构97
1.对化约论的解构98
2.对进化论的解构101
3.对功能论的解构104
第二节 社会分析模式的建立106
1.对传统权力观的反思107
2.权力概念的解析109
3.社会分析模式的轮廓112
第三节 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116
1.现代社会研究的起点117
2.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质119
3.高度现代性的后果122
第四节 基本评价126
本章小结129
第四章 国家理论130
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学说批判130
1.基本轮廓131
2.吉登斯的评价138
第二节 国家分析模式的建立144
1.国家的视角145
2.国家的类型150
第三节 民族国家状况的分析155
1.权力与监控156
2.主权与暴力159
3.民族主义的双面性162
本章小结167
附录 国家理论的当代反思
——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记录之三168
第五章 现代性理论178
第一节 古典现代性理论的清理179
1.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179
2.涂尔干的现代性思想185
3.韦伯的现代性思想191
第二节 吉登斯的现代性图景196
1.现代性的地位196
2.现代性的轮廓201
3.现代性的动力207
第三节 高度现代性社会的生活213
1.当代社会状况214
2.亲密关系状况223
本章小结229
附录 经典思想家与现代性理论
——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记录之四231
第六章 未来社会理论237
第一节 传统意识形态的再认识238
1.保守主义238
2.社会主义242
3.社会民主主义246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未来248
1.生活政治249
2.第三条道路253
3.欧洲的未来258
4.气候变化的政治261
第三节 后现代社会的展望267
1.我们仍处于现代社会268
2.后现代社会的图景271
本章小结276
附录1 气候变化与政治革新
——吉登斯与郭忠华的谈话记录之五277
附录2 解决气候问题有多难
——《气候变化的政治》296
结语300
第一节 吉登斯的学术轨迹300
1.反思性批判301
2.滤合式建构304
3.尝试性探索307
第二节 吉登斯的政治哲学310
1.政治哲学的规定性311
2.政治哲学视角中的吉登斯314
3.对现代政治的扩展性分析318
参考文献323
跋 贵族世界的平民生活337
本书图表目录
图2.1行动与结构的关系模式图77
图2.2 行动与行动后果之间的关系77
图2.3 结构二重性关系模式图78
图5.1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早期)202
图5.2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203
表6.1 高度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比较270
图6.1 现代性的后果严重的风险272
图6.2 后现代秩序的轮廓273
图7.1 结构化理论的滤合示意图305
图7.2 现代性理论的滤合示意图306
图7.3 现代性分析视角的整合306
图7.4 政治意识形态类型图315
图7.5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立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总体来说算是很好的梳理。不过部分章节基本上把吉登斯原话搬过来了,感觉郭自己都没理解,当然主要是吉登斯涉及的领域人物太多了,估计谁也无法轻易把握过来。

评分

总体来说算是很好的梳理。不过部分章节基本上把吉登斯原话搬过来了,感觉郭自己都没理解,当然主要是吉登斯涉及的领域人物太多了,估计谁也无法轻易把握过来。

评分

总体来说算是很好的梳理。不过部分章节基本上把吉登斯原话搬过来了,感觉郭自己都没理解,当然主要是吉登斯涉及的领域人物太多了,估计谁也无法轻易把握过来。

评分

总体来说算是很好的梳理。不过部分章节基本上把吉登斯原话搬过来了,感觉郭自己都没理解,当然主要是吉登斯涉及的领域人物太多了,估计谁也无法轻易把握过来。

评分

总体来说算是很好的梳理。不过部分章节基本上把吉登斯原话搬过来了,感觉郭自己都没理解,当然主要是吉登斯涉及的领域人物太多了,估计谁也无法轻易把握过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