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劉易斯(Anthony Lewis),畢業於哈佛學院。曾任《紐約時報》周日版編輯、駐華盛頓司法事務報道記者、倫敦記者站主任、專欄作者,目前是《紐約書評》專欄作者。1955年、1963年兩度獲普利策奬。劉易斯曾在哈佛大學執教(1974-1989),並自1982年起,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詹姆斯·麥迪遜講席”教授,講授第一修正案與新聞自由。著有《吉迪恩的號角》、《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國革命》、《言論的邊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簡史》。
本書作者以理性客觀的視角和深入淺齣的文筆,嚮讀者介紹瞭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産生的曆史背景,及其對美國社會的過去、現在和可預計的將來所産生的深刻影響。
当我们在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大唱赞歌的同时,当我们将各种各样的称誉,鲜花,掌声献给这个仅仅只有十几个字,但是历经两百多年一字未改的条款的同时,我们应该首先明确意识到这么两点,第一,美国今天的言论自由不是一蹴而就,尽管第一修正案在两百多年前就被制宪先贤们写下...
評分当我们在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大唱赞歌的同时,当我们将各种各样的称誉,鲜花,掌声献给这个仅仅只有十几个字,但是历经两百多年一字未改的条款的同时,我们应该首先明确意识到这么两点,第一,美国今天的言论自由不是一蹴而就,尽管第一修正案在两百多年前就被制宪先贤们写下...
評分 評分“国会不得立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上面这句话,便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核心内容。 从美国《独立宣言》发表到1798年因为惧怕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会通过《反煽动叛乱法案》;再由一战的爆发,国会通过《反间谍法案》,到1927年最高法院大法官写下了被后世认为是有关...
評分《言论的边界》,作者是Anthony Lewis,美国老牌记者,两届普利策奖得主。本书通过讲述美国历史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极其生动直观的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曲折历史娓娓道来。 第一修正案的内容只有一句话:“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评分清晰明瞭,案例妥貼,一層覆一層講明今日第一修正案的地位、應用,以及時代衍生的新缺陷。
评分相比起“思想類圖書”這樣的大範疇,這本書的定位或許更符閤它的副標——美國聯邦憲法第一修正案簡史。這隻是一個老法律新聞人、兩度普利策奬獲得者安東尼·劉易斯諸多新聞記錄中的一本,他的另一本書《批評官員的尺度》看上去比這本《言論的邊界》名頭和讀者都要響亮和多得多。但我還是著重推薦這本200來頁的小冊子,它以一條曆史縱軸的時間綫,找到瞭今天的美國何以為自由之美國,民主之美國的理由。美國也不是一蹴而就以今天的形象展露於世人麵前,它也有過新聞審查的過去;也有過在街頭分發反戰傳單判定違法的劣跡;也有過認為一麵國旗高於基本人權的荒唐時代。但好在,它是敢於對不同的“叛逆觀點和行為”進行討論和反思的,聯邦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內涵和外延一直在努力與時代前進的腳步一緻,即使齣錯,最高法院的九名法官仍會盡一切努力將這個國
评分翻譯挺糟的。。看著糟心
评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