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羽戈 百年孤影 民国人物 中国历史 散文 中国 2010
发表于2025-02-02
百年孤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对真相与正义的热爱促成了羽戈的历史之旅。他不是历史科班出身,对历史哲学从不感冒。他更习惯从常识、常理和常情入手,像一条明察秋毫的猎犬,一个锲而不舍的侦探,埋首故纸堆中,穿行雾霭深处,小心翼翼分析、存疑,推理,求证,剥茧抽丝,步步为营,一点一点逼近他所追寻的被九重火漆包藏的真相与正义。
对真相与正义的追逐,并未减损他对历史的温情与挚爱。在羽戈笔下,近世人物绝非冷若冰霜的待解剖物,而是活色生香的有机生命。尽管作者的历史叙事秉持一种中立、冷静的风格,在此背后,却处处可见书写的激情、热切、虔诚。张佩纶们的感情有多么缠绵,作者的笔调就有多么悱恻;谭嗣同们的义举有多么壮烈,作者的笔调就有多么决绝。
从文本的清理走向历史现场的打扫,再从历史现场的审视回到对文本的质疑,历史研究的这两条路径阡陌纵横,贯穿了此书。依循作者的指引,我们得以看见:张佩纶与李鸿章女儿的结缡纯属政治婚姻;谭嗣同过于操切的性情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大要因;1900年前后的梁启超曾经在改革与革命两大阵营之间徘徊不定;杨度一生纠结于帝王术与宪政梦的致命冲突,其晚年入党属于政治投机主义;袁世凯最大的罪孽不在称帝,而是此前对宪法的僭越;吴经熊受困于法律与信仰之争,过早终结了法律生涯……这一幕幕历史剧,似传奇,似史诗,一演就是百年。再回首,只余一片孤影。
羽戈:皖北人。生于忧患,长于清贫。二十八岁的生命充满了无可索解的矛盾:习法学四载,最终却远离法律;恐惧文字的无力感,却依赖文字而生存。现为伪独立学者、不自由撰稿人,一面写评论为稻粱谋,一面关注宪政理论及政治哲学。撰有随笔集《从黄昏起飞》(花城出版社,2008年)、影评集《穿越午夜之门——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花城出版社,2009年)。
张佩纶
评分以宪政为经,以人物为纬;以史料细节为骨肉,以点评分析为魂灵。文笔学识,俱是精到老练,俯览晚晴百年史事,如漫步浓荫道上,爽然快意。朝局、政局,国势、时势,臧否人物、褒贬春秋,一一展露笔端。文笔颇近小椴,笔法略肖朱学勤,不知此是有所鉴借,还是在探索古汉语之源后的不约而同。最后一篇涉及法学较多,理解起来较难——推而及之,前五篇内容,对于不熟悉晚清史的读者来说,大约也颇有隔膜。是以此书注定只有少数知音,而难为大众所喜。此书的包装、用纸等都不足,没能配得上作者的一支健笔。
评分最爱百年孤独一章。
评分昨天熬夜读的,蛮有味道,至少我觉得是可浮一大白的。推荐袁、杨两篇。
评分有深度、有锐度、有文笔。
遵命转帖。 貌似师兄狠看重这篇书评。 Cybebird是什么鸟? 杨国成:百年沧海事千端,莫作人间清议看 2010-08-12 09:05 星期四 晴 我:唯有一点需要说明,以吴经熊收尾,乃无心插柳。本来还有论萧公权一文,主题直奔憲政,本为重头,可惜未能选入,至憾。若七人齐备,看起来...
评分我是看了那么高的评分才买的这本书,买了之后,翻完才大失所望,回头再看评论人共三十七个个,而且下面的评论一共七篇,其中有两个还是作者写的,我就知道自己上当了。 首先说语言,总感觉语言,尤其是史学评论这种语言,要么是那种朝气蓬勃的,读起来充满了力道的,要...
评分《百年孤影》(羽戈著·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百年孤影,顾名思义,写的就是这百年来的人物,譬如张佩纶、谭嗣同、梁启超、袁世凯、杨度、吴经熊。六位主角,有的名声赫赫,为我们耳熟能详;有的低调暗淡,可能比较陌生。像这样的历史中的人物,近些年来为许多人所书写,但...
评分在得到《百年孤影》的第四天,就已经利用工余时间读完了,相对于我的阅读速度和时间而言,是很快的,也说明了文章的吸引力之强,读后感想颇多,但居然抽不出时间写出来。 究其原因,全在于案牍之劳形费心,叠床架屋的机构,职能不清的部门,运作不畅的机制,让我等...
百年孤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