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唐诗杂论》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
贾岛一派人则没有那必要。为他们起见,当时最通行的体裁—— 五律就够了。一则五律与五言八韵的试帖最近,做五律即等于做功课,二则为拈拾 点景物来烘托出一种情调,五律也正是一种标准形式。然而做诗为什么老是那一套 阴霾、凛冽、峭硬的情调呢?我们在上文说那是由于癖好,但...
评分 评分一、 诗人评诗人,慷慨又幽怜。 闻一多先生真是以诗人之心操学者之功,毫无酸腐学究拿腔作调的派头和咬文嚼字的腔调,反而热忱而烂漫,豪情挥洒,让本书的文学价值丝毫不逊于其学术价值。尤其是对贾岛与子美,闻先生大约心有戚戚,更有一番叹惋的偏爱。个人最爱贾岛、王杨卢骆...
评分给三星,是因为我觉得不适合我和其他很多初学者。 理由如下: (1) 读之前,我先看了傅璇琮的导读,其中说:闻先生在本书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都被后来学者们质疑。又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考虑到时代,不应太苛刻。 读后,确实感到有偏颇的嫌疑。因此我觉得根基不够的来读...
补充了些关于初唐诗的论述,内容短小精干,作者文笔了得。
评分果真大师作品,易懂又不乏学术性。而且改变了我对杜甫爷的看法……PS:人家都是刊登在报纸的副刊上的,我们现在报纸的副刊在登些什么?!
评分唐初五十年:六朝的尾巴 一方面把文学当作学术来研究。 eg.《文选》-选学,李善等人注文选 同时又用一种偏向于文学的观点来研究其余的学术。 eg.史学,多借作史书的机会展示文藻 文学被学术同化的结果,可分三方面来说。 一方面是章句的研究,可以李善为代表(李善-释事而忘意) 另一方面是类书的编纂,可以号称博学的《兔园册子》与《北堂书钞》的编者虞世南为代表(类书编纂-采事而忘意) 第三方面便是文学本身的堆砌性(作者-用事而忘意) 同是“事”(文家称为词藻)的征集与排比,同是一种机械的工作,其间只有工作精粗的程度差别,没有性质的悬殊……唐初五十年间的类书是较粗糙的诗,他们的诗是较精密的类书 ———— 四杰:不破不立,开创性 孟浩然:诗的孟浩然(而非孟浩然的诗) 贾岛:退入内心清凉地
评分闻一多是真诗人,下笔有真性情啊!
评分写孟浩然、贾岛、杜甫的几篇评文,即使在今天,对读诗和鉴诗的兴趣盎然者还是有旁通的启发功效。比如,谈到孟浩然,“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这一“冲淡”的诗歌分布法,对推开去读同一类型的中文古诗,或同一风格的外文诗歌也是有帮助的;推想:或许能解释得通为什么也有许多观貌简朴、声势低平、并不浓烈纷纭的外文叙事诗,却可在一种洁净的气蕴下涌出令人伤怀(往往是这种情思)的诗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