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國文學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由耶魯大學教授孫康宜和哈佛大學教授宇文所安共同主編,匯集十幾位專傢學者分章撰寫,曆時五年,目前書稿已完成,今年年底之前將由英國劍橋大學齣版社齣版(包括書麵版和各種電子版),將來也會翻譯成中文在中國齣版。孫康宜教授接受時代周報記者獨傢專訪,介紹瞭這部文學史的編撰過程。
孫康宜教授說:“當劍橋大學齣版社請我來主編這部書時,在共同主編的人選方麵,我很自然就會想到宇文所安,因為他在美國的漢學界是頂尖人物,而且他是我的好朋友。你也知道,不是朋友很難閤作。”
在閤作的過程中,每個專傢都分寫一段曆史,具體如何分工必須科學。在第一冊裏,宇文所安寫的是唐代文學文化史,那是他的專長,但那章所涵蓋的時期則是650-1020年,與一般以朝代的分期法不同。此外,普林斯頓大學的Martin Kern所寫的是古代一直到西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David Knechtges所寫的是東漢到西晉。哈佛大學的田曉菲所寫的是公元317-649年。加州大學的Ronald Egan所寫的是1020-1126年的那段。加州大學的Michael Fuller和密歇根大學的林順夫閤寫12-13世紀那章(包括那段時期的南北文學史),亞利桑那大學的Stephen West則寫1230-1375年的那段。在第二冊裏,孫康宜寫的那一段是明代的前中期,大約從1375-1572年。耶魯大學的Tina Lu寫的是從1572年到1644年。 哈佛大學的李惠儀(Wai-yee Li)寫的是清初到1723 年。哥倫比亞大學的商偉寫的是 1723 年到1840年。哈佛的王德威寫的是從1841年到1937年。加州大學的奚密寫的則是由1937-2008 年的文學,其中還有耶魯的石靜遠(Jing Tsu)和英國倫敦大學的Michel Hockx個彆撰寫的篇章。
印度雅利安人在婆罗米文字产生之前通过口头传颂的方式记忆、传播《吠陀》。即使文字出现后,印度人仍然长期靠口头传颂《吠陀》。直到公元3世纪左右,写本才正式固定下来,取代口颂传统。 相似的例子就是有1000多年历史的《格萨尔王传》了,总诗行数超过100万行,全凭口头传诵,...
評分English reference attached to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studies on literature during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A.D.581-960) Sequenced by the alphabet of the authors's name Recommended by Stephen Owen & Xiaofei Tian ...
評分9月9日开始,9月28日结束,历时19天。读完这两本大书,既有一种长嘘一口气的轻松感,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惆怅感。浩荡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厚重力量冲击着我的心智。感谢联合作者们沉静宽广的历史观,细致缜密的考证,连带着中华民族的政治历史变迁都重新梳理...
評分儘管書剛出的時候就知道是個刪節版,但還是沒有忍住買了下來。剛買的書是最有興趣讀的,間隔久了容易“審美疲勞”,所以也就儘快開始看了。 是書所謂“文學”,並不僅限於以往人們所認為的具有藝術性的文字,而幾乎包含了所有以漢語言文字書寫的文本——愈早期愈是如此。作者從...
評分English reference attached to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studies on literature during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A.D.581-960) Sequenced by the alphabet of the authors's name Recommended by Stephen Owen & Xiaofei Tian ...
early period section by Kern
评分early period section by Kern
评分early period section by Kern
评分early period section by Kern
评分early period section by Kern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