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洞

雪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方出版
作者:维琪·麦肯基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莲心
出版时间:2010-4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6055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灵修
  • 藏传佛教
  • 修行
  • 传记
  • 佛教
  • 佛学
  • 修行与境界
  • 雪洞
  • 雪洞
  • 探险
  • 冬季
  • 极地
  • 奇幻
  • 冒险
  • 自然
  • 冰川
  • 神秘
  • 儿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内容简介:一位二十多岁的英国年轻女孩,在海拔一万三千二百尺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雪洞中独自一人修行了十二年,一次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她最终抵达了人类的身心极限,完成了这项不寻常的闭关修行。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她这样做,她在洞中是怎样生活的,她究竟屋悟到了什么?她要告诉世人什么?丹津•巴默出生及成长于伦敦,十八岁皈依为佛教徒,二十岁到印度,二十一岁出家,出家后,她在喜马拉雅山修行长达二十年之久。近年来,她奔波世界各地弘法。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由英国著名记者维琪•麦肯基执笔,平实而生动的记载了丹津•巴默的悟道历程。作为一本个人传记,《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充满吸引力。作为一次漫长的修行心路历程,《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往往令读者再三陷入深层的心灵思索。

她的故事在西方世界早已成为一种传奇。《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首次将这个关于信仰的传奇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

作者简介

维琪·麦肯基(Vicki Mackenzie)出生于英国。毕业于昆兰大学,曾为《太阳报 》、《周日时报》、《今日电报》、《今日素描报》、《周日邮报》等几十家媒体撰写报道文章。1976年,曾前往尼泊尔参加藏传佛教的冥思课程。曾出版《转世》、《西方转世上师》等书。

目录信息

1.相逢2.困惑3.寻道4.第一步5.上师6.恐惧女性7.拉乎尔8.洞穴9.面对死亡10.女瑜伽士11.女性之路12.离开洞穴13.远见14.老师15.挑战16.疑问17.今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奶奶每逢冬至、除夕、清明、上元,都要用锡箔做元宝,燃香烧化的。我记得小时候问过,奶奶说这是烧给老祖宗们的。我说,那以前死过那么多人,阴间的祖宗岂不是越来越多?奶奶说,也会投胎的。我又问,既然他们也投胎做人了,那这些纸钱烧来给谁呢?奶奶回答不了。其实她满可以...  

评分

在当前的心情下看到这样一本书或许就是所谓的因缘吧。当我从导师的书架上发现它的时候还是它还是全新的,从下午到晚上,一口气读完。自身仿佛也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宗教修行,对于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一个生在英国的女人是如何在21岁的年龄抛弃一切来到印度家,...  

评分

奶奶每逢冬至、除夕、清明、上元,都要用锡箔做元宝,燃香烧化的。我记得小时候问过,奶奶说这是烧给老祖宗们的。我说,那以前死过那么多人,阴间的祖宗岂不是越来越多?奶奶说,也会投胎的。我又问,既然他们也投胎做人了,那这些纸钱烧来给谁呢?奶奶回答不了。其实她满可以...  

评分

对于真正关心修行的感受与经历的人而言,这本书的厚度显然是不够的,深度更加不够,这只是一名记者写的书,在书中不断强调12年的闭关生活,花了过多的篇幅强调修行者是女的,以致有点灵修的女权意识形态了,让人真正感兴趣的是她内心的经历,那在洞穴中的心灵进化历程,这方面...  

评分

这两天读董老师推荐的书《雪洞》,这本书的女主角丹津.巴默的故事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介绍,细细的读这本关于她的近乎传纪的文字,很为这个伟大的女性而叹服,在她的身上,我再一次确认所谓的命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丹津.巴默会以女儿之身降生在英国伦敦,那种从小就有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的过程里面一直有和朋友讨论。结论是选择证悟还是继续执迷不悟其实是两种世界观,没有孰是孰非。因为当初佛陀也是目睹了人世间的苦才想到了直面苦并用自身经验从苦中超脱,这种修行的经验变成了宗教。清醒与先行者永远是少数。就像丹津巴默。不能批判功利实际的人是错误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毕竟依赖于此,但佛法与修行的意义永远会是燥热中的一股凉风。

评分

一个来自美国的灵修者,于喜马拉雅的雪洞中生活了三十年,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地强大。

评分

读的过程里面一直有和朋友讨论。结论是选择证悟还是继续执迷不悟其实是两种世界观,没有孰是孰非。因为当初佛陀也是目睹了人世间的苦才想到了直面苦并用自身经验从苦中超脱,这种修行的经验变成了宗教。清醒与先行者永远是少数。就像丹津巴默。不能批判功利实际的人是错误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毕竟依赖于此,但佛法与修行的意义永远会是燥热中的一股凉风。

评分

读的过程里面一直有和朋友讨论。结论是选择证悟还是继续执迷不悟其实是两种世界观,没有孰是孰非。因为当初佛陀也是目睹了人世间的苦才想到了直面苦并用自身经验从苦中超脱,这种修行的经验变成了宗教。清醒与先行者永远是少数。就像丹津巴默。不能批判功利实际的人是错误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毕竟依赖于此,但佛法与修行的意义永远会是燥热中的一股凉风。

评分

小时候,我常常困扰于自己的名字、性别与来处,长大后为女身的种种不便所烦恼,直到翻开书,读到丹津巴默的一句话:“我发愿以女人身成佛,无论它需要多少次的生命。”除此,遗憾的是,这本书明显已经给不了如饥似渴的修行人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