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自身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为重要矿藏,用杂文以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和理性的反思和书写。由李银河编选的王小波杂文集《思维的乐趣》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座巍然屹立于戏谑的笑容和令人会心而战栗的幽默之后的智性的迷宫,并让我们在真切地体会到思维给人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的同时,从他那里学会如何去独立而自由地思考。
王小波,1952年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在云南、山东等地下乡,先后做过农场职工、农民、工人和民办教师。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匹斯堡大学。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过教,最终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辞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自己要先做出模样,做出乐趣,再去管别人。 求学,受教,攒到一定程度,就来教别人,管别人。 王小波写的文章基本都是自己的观点,很少不断地引用别人的想法。思维比较理性,语言转折也比较多 自己要先做出模样,做出乐趣,再去管别人。 求学,受教,攒到一定程度,就来教别人...
评分网络世界上多了之后,每次遇到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人,总想了解关于他的更多。甚至更进一步的,心想现实生活里能认识这样一个人就好了,听他彻夜长谈。 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我巴着眼盼能与他相识。就像武侠书里,听隔桌能人异士高谈阔论,便忍不住大声应和,两人拼坐...
评分但说句老实话,我并没有读完此书。 我并不想讨论这本书如何如何,只是这本书,是一个很好(曾经)的朋友赠于我的。如今写下这堆东西,无非为了一个目的——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为了忘却的纪念”罢了。 读到王小波的哥哥写的文字“艺术的内丹——纪念我的弟弟小波逝世10周年”...
评分官方的道德,经常是违反人性的。极端如董存瑞、邱少云、赖宁一类,违反人性自不必多言,中庸一些比如奉献、自我牺牲,再被广泛接受的比如尊敬权威,这些道德,或多或少,都违反者部分人性。 然而,在官方塑造的价值体系中浸泡多年,我们并不自知,因此经常拿道德当尺度,品头...
评分世上最怪的怕就是中国的一些文人了。这不仅是由于他们一方面极善伪装,另一方面却又极无耐性,更因为这些人不是无趣古板,就是装疯卖傻,甚至搞出些幼稚园里常见的行径,我好你坏地对骂掐架,即便学富五车的鸿儒、大家也不免为鸡毛蒜皮的一点儿小事,就似浑身存毛无多的斗鸡一样...
大部分文章都在另一个集子读过,如今在埋头于哲学一番之后重读王小波,顿时感觉好清新,好简单,越发觉得这个人有意思,有天才。 窗外风雨交加,而书香袅袅,好不快事~
评分明白人
评分继续王小波的书,敦促思考。Start,2013年9月15日。开发思维、开启民智,幸运。Done,2013年9月26日
评分有思考力。缜密而通俗是最难得。
评分做一只特例独行的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