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全集(第7卷)杂文:沉默的大多数》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构身边复杂的事态。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队,后来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198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王小波生前最后一封电子邮件是发给在美国的刘晓阳的,内容是告诉他自己要出一本杂文集,他在邮件中写道:“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
评分从我最开始有思想能力的时候起,我就长期性的处于一种极度困惑与矛盾的状态中,因为做为一个没有多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小孩来说,我经常在提出一些问题的想法时遭到群攻。无论一个人的年龄和经验如何,当他处于经常遭受论点攻击的环境之下,都很难能坚定的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 ...
评分十年,是一个小小的轮回,足够我们忘记许多人或者事,真挚的爱情都难以保持如此之恒久,但王小波凭着四卷文集,战败了时间。 1997——2007,在王小波离去的十年间,生活有何改变?无非是天增岁月人增寿,大家都老了十年。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上网费从一小时8元,降到了一个月80...
评分王小波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整本书看下来你会发现王小波不少想法都有点偏激,但都非常新奇,你没在别的地方看到过类似的想法,语言也没这么犀利。他的想法能激发你新的思考,很有启发性。 看书途中我做了不少笔记,发现王小波很敢...
评分捧起王小波的书,就如变形金刚捧起了能量块、女巫捧起了水晶球。变形金刚从能量块里获得生存的能源,女巫从水晶球里能预卜未来,而我的双手间捧起是书,是从黏糊糊的细胞质、一颗颗的线粒体中提取的,从亿万个不可再生的神经细胞里诞生的最虚无的东西。我捧起了一位先贤的思想...
早晨又翻了一遍杂文,如果说王小波杂文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肯定就是,它让你认为自己和身处的世界完全不合拍。王小波杂文属于典型的精英写作,精英身边的精英屈指可数,而凡人身边的凡人可就太多了。所以很多年轻读者也学得像他那样出世,最后只得到所谓的“个性”,没学出徒就学着像精英一样说话,总认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根本不是他说的特立独行。王小波不是文学顽童,他是个真正的社会学家,他有资格离地三尺,俯瞰大地,而学生朋友们没有。
评分早晨又翻了一遍杂文,如果说王小波杂文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肯定就是,它让你认为自己和身处的世界完全不合拍。王小波杂文属于典型的精英写作,精英身边的精英屈指可数,而凡人身边的凡人可就太多了。所以很多年轻读者也学得像他那样出世,最后只得到所谓的“个性”,没学出徒就学着像精英一样说话,总认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根本不是他说的特立独行。王小波不是文学顽童,他是个真正的社会学家,他有资格离地三尺,俯瞰大地,而学生朋友们没有。
评分比鲁迅的杂文差太多了,语言不够精炼,絮絮叨叨的,表达东西也没让人有“这话只有他能说得出来”这种感慨。 有趣倒是有一点。
评分早晨又翻了一遍杂文,如果说王小波杂文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肯定就是,它让你认为自己和身处的世界完全不合拍。王小波杂文属于典型的精英写作,精英身边的精英屈指可数,而凡人身边的凡人可就太多了。所以很多年轻读者也学得像他那样出世,最后只得到所谓的“个性”,没学出徒就学着像精英一样说话,总认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根本不是他说的特立独行。王小波不是文学顽童,他是个真正的社会学家,他有资格离地三尺,俯瞰大地,而学生朋友们没有。
评分大多数杂文都是95年上下的文章,就算是现在,一个男性能拥有如此先进的思想也是少数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要明辨是非是最高境界,很难,因为要做到明辨是非,是要把所有事物都弄清楚弄明白,研究透彻,才能做到明辨,否则就是不懂装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