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笔记概述

历代笔记概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刘叶秋
出品人:
页数:208
译者:
出版时间:1980年6月
价格:0.6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华书局
  • 笔记
  • 笔记小说
  • 文论
  • 刘叶秋
  • 中国
  • 魏晋南北朝
  • 藏书
  • 笔记
  • 史料
  • 历史
  • 文化
  • 文献
  • 古籍
  • 中国历史
  • 知识
  • 参考书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笔记的含义和类型
第二节 笔记的渊源与名称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魏晋志怪笔记
《博物志》、《搜神记》及其他
南北朝志怪笔记
《异苑》、《续齐谐记》、《拾遗记》及其他
魏晋南北朝轶事笔记
《世说新语》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西京杂记》、《荆楚岁时记》、《古今注》
第三章 唐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传奇集与杂俎
《玄怪录》、《甘泽谣》和《酉阳杂俎》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隋唐嘉话》、《唐国史补》和《因话录》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封氏闻见记》、《苏氏演义》和《资暇集》及其他
第四章 宋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志怪传奇与杂俎
《稽神录》、《夷坚志》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涑水记闻》、《归田录》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困学纪闻》及其他
第五章 金元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续夷坚志》、《诚斋杂记》、《琅媛记》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归潜志》、《玉堂嘉话》、《隐居通议》、《辍耕录》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敬斋古今蛀》、《北轩笔记》及其他
第六章 明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志怪传奇与轶事
《涉异志》、《剪灯新话》、《何氏语林》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万历野获编》、《菽园杂记》、《典故纪闻》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四友斋丛说》、《谭苑醍醐》、《焦氏笔乘》及其他
第七章 清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今世说》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池北偶谈》、《啸亭杂录》、《帝京岁时纪胜》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天禄识余》及其他
第八章 结束语
笔记的作用与缺点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事有阴阳,体现在历史上,就是正史和野史两条线,正史自前四史之后,公信力逐步递减,有时甚至不可信;野史则一直鲜活,虽然有荒诞不经、无可考证,但也有言正史不敢言、不屑言之真相,所以二者互补,不可偏废,才可管窥历史生态之真貌。笔记,理论上属于野史,且中国历史上笔...  

评分

若提起中国古典小说,脑中第一反应就是四大名著。不过这四大名著都是长篇小说,属于章回体。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史上还有一种短篇故事类的,它们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内容却不简单,往往会以笔记类的形式出现。这便是我们在翻阅中国古典文学书籍时常会遇到的一类形式,笔记小...

评分

顾颉刚先生在《史学研究入门》中说,除了正史之外也要多读其他杂史,其中就包括了体例为笔记的杂史。中国的历代笔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成语、典故、正史的史料、小说的题材等等很多都取自笔记。 然而说起笔记类,似乎又更加复杂,虽然形式一样,内容却千变万化...  

评分

顾颉刚先生在《史学研究入门》中说,除了正史之外也要多读其他杂史,其中就包括了体例为笔记的杂史。中国的历代笔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成语、典故、正史的史料、小说的题材等等很多都取自笔记。 然而说起笔记类,似乎又更加复杂,虽然形式一样,内容却千变万化...  

评分

中华传统文化这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无论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还是其他卫视的此类节目,多是围绕着诗词来做文章,笔记小说之类说得并不多。所以要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真的有必要看一看刘叶秋的《历代笔记概述》。 刘叶秋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毕业于中国大学文学...  

用户评价

评分

纵观博览,提纲切要。内文中似有一二处失校,可惜。

评分

又是一本暴露出我不学无术本质的书,提到的一堆书名都没听过,长见识了。想到当年昌林写风物志的毕业论文,问我要风土类笔记书目,限于眼界所以只给了他最常见的几本,如果当时把这本书读了就能甩出一堆了,现在才读真是略遗憾。

评分

書中數見有類似『因爲有神怪,所以價值不高』及有『缺乏科學常識』的說法。

评分

又是一本暴露出我不学无术本质的书,提到的一堆书名都没听过,长见识了。想到当年昌林写风物志的毕业论文,问我要风土类笔记书目,限于眼界所以只给了他最常见的几本,如果当时把这本书读了就能甩出一堆了,现在才读真是略遗憾。

评分

纵观博览,提纲切要。内文中似有一二处失校,可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