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可以称做是一部书写知青这一代人历史的小说。不同的是,知青这一代人的生活在想像中获得了真实性的重构。此前的知青小说,大多与“宏大叙事”相关。似乎知青这一代生来就是造就和承担历史的。当然这一历史幻觉和知青一代生活的具体情境有关。然而,在叶兆言这里,他改写了有关知青的历史叙事。小说的主角蔡学民——也就是老四或后来的四爷,和他的情人后来的妻子——薛丽妍或者阿妍,从一开始的相互吸引,就和人的情欲有关,他们的生活历程中的欢乐痛苦,也无不与人的情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情欲似乎和不断书写的至死不逾的爱情和忠诚无关,有关的是人对欲望的无限要求和肆意的放纵。即便在知青时代,放纵的条件极端有限的情况下,情欲之花仍然在悄然开放。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叶兆言作品自选集》以及各种选本。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等。
要说乱七八糟的小说还是看过一些的,要说看一本书看到熄灯后还要打着小台灯看到两点,似乎也就几本。叶兆言先生的《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就是其中一本,不知道是我幸运还是图书馆角落的这本书幸运。 已经放下三天了,还是忘不了那些镜头式的情节。 或许一个人的完整不能用...
评分人性,在荒漫的野地里,显得真实,然而,在一番肆意疯长和接下来因为肆意的衰颓到来之后,人性才变得脉络清晰,有了自我意识和认知,以及对自我人性的批评,才有了成长,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评分人性,在荒漫的野地里,显得真实,然而,在一番肆意疯长和接下来因为肆意的衰颓到来之后,人性才变得脉络清晰,有了自我意识和认知,以及对自我人性的批评,才有了成长,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评分“......我和阿妍仿佛由回到了当年......那永远是我记忆中最好的一幕,我正是在这一天,突然全心全意地爱上了阿妍。我的生活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从这一天开始,活着才有了崭新意义。生命的航船正驶向未来,两岸风景如画,春风扑面,阿妍像只美丽的天鹅一样在运河上飞舞,在蓝天...
苏童也好叶兆言也好,总是有那么点颓那么点邪。南京和西安有些相似,热闹的文化都城隐藏了太多的苍老和欲望
评分那些荒唐事经历过后才知道应该诚实面对自己,总归是大团圆结局,但总归是老了,而年轻时错过最好的日子,这时候恐怕再感觉美满也感觉遗憾,叹叹。而今年我25岁,为时未晚。
评分同樣是蘇州人,跟蘇童比起來葉兆言真是……太糙太直了
评分口味略重。
评分无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