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 70年代 ,随着西方社会史研究的兴起 ,家庭史作为社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史学家的广泛重视。他们希望通过研究近代早期的家庭 ,更好地认识、理解现代家庭与社会。劳伦斯•斯通这本书以情感变迁为线索 ,重现了英国家庭从 1500年到1800年的历史。本书的主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尝试图绘、记录、分析、解释这三百年期间英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上的巨大变化。这些巨大而无从捉摸的文化变迁表现在家族成员彼此关系的改变上,本书从法律、社会结构、风俗、权力、情感及性等方面来论述。
1、有价值,看后很震惊,尤其高死亡率和恶劣卫生情况带来的影响。同期中国的情况会不会更让人震惊? 2、参照A Farewell to Alms,英国和中国有同样高的出生率,实现方式不同。中国是早婚,低婚内生育率;英国是晚婚,高婚内生育率。英国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其结果是低人口增长率...
评分个人主义在近代西方历史上扮演的角色,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分。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一言以蔽之:“现代性”最重要的内涵是个人主义带来的政治自由。英国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也说,以个人主义为代表的“公民社会”是现代性的基础。个人主义如何起源?自然也吸引了众...
评分劳伦斯•斯通的《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 1500—1800》一书是研究16至18世纪英国社会史的重要著作。在书中,斯通“尝试图绘、记录、分析、解释从1500年到1800年大约三百年期间英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上的巨大变化” 。对于近代早期的家庭变迁,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建构了一系列...
评分1、有价值,看后很震惊,尤其高死亡率和恶劣卫生情况带来的影响。同期中国的情况会不会更让人震惊? 2、参照A Farewell to Alms,英国和中国有同样高的出生率,实现方式不同。中国是早婚,低婚内生育率;英国是晚婚,高婚内生育率。英国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其结果是低人口增长率...
评分1、有价值,看后很震惊,尤其高死亡率和恶劣卫生情况带来的影响。同期中国的情况会不会更让人震惊? 2、参照A Farewell to Alms,英国和中国有同样高的出生率,实现方式不同。中国是早婚,低婚内生育率;英国是晚婚,高婚内生育率。英国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其结果是低人口增长率...
可以。按需。
评分记得狄狄称赞《国富论》中充满了英国其时的经济社会的大量细节。在斯通的研究中,细节——来自私人日记、文件、卷宗、档案、回忆录、报纸通讯栏的——最有趣味也是最为重要的历史重构资源。结论,大概永远是可以被忽略的部分。
评分情感个人主义,由深情的关系连接起来的核心家庭,在英国不过300年的历史。人际疏远防备曾是常态,如今完美的婚姻与亲子关系也正在崩溃,不婚不育者越来越多。“它是地理上、历史上、社会上一最有限、最不寻常的现象,我们对它在未来的存活及散布没有很多信心。”也许新的家庭形式也正在产生吧。
评分虽然因为裹挟大量(过量)事实的论述风格和翻译拗口折损了些精彩,这本论据过硬的社会观念史还是相当有说服力。整整三个世纪,英国的家庭逐渐从庞大的亲属关联到核心家庭,从个人依附于家庭抉择到个体意识觉醒,当中涉及到婚姻选择、婚姻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态度、遗产继承、教育程度、对性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处于什么样的阶层,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而这些观念又决定了诸如土地如何划分、建筑平面如何布局等下一层级的问题,如能配合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变化服用更加。许多观念的演变放于如今的TC亦能解释很多问题。
评分史料很详尽,也相当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