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梨华(1931~ )华裔美国作家。原籍宁波镇海。1931年生于上海。抗日战争时期随家迁居福建 、湖南、四川等地。1949年赴台湾,1949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转历史系。1953年毕业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新闻系,1956年获硕士学位。1965年起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巴分校讲授中国文学课程,1977年任该校中文研究部主任。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梨华第六本单行本,第三部长篇小说。於梨华长篇小说代表作·当代留学生文学经典开端。
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在自己舍不下的地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许这里并不繁荣,甚至有些落后贫穷;或许这里并不开放,甚至有些闭塞保守。这里的人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他们渴望出去,去见识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矛盾积重难返,很难去解决,让这里得到更好...
评分手机上看的书,断断续续,终于看完。打开之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台湾作家的书,1965年出版。所以书里描写的生活很陌生,属于台湾的陌生吧。大陆人,台湾客,台湾人,美国客,等等。身份认同颇为复杂,但那个年代的单一的政治意识形态起码没给他们太...
评分一位留学美国十年后,回到台湾的博士,依旧未能找到心目中的“家”,还是被一种孤独和寂寞感所围绕。同时,他有要面对父母希冀他留在美国光宗耀祖,而通信多年的女友也要他回到美国才和他结婚;但是另外一方面,他的台大教授又希望他留在台湾一起办文学杂志,他自己也有此意,...
评分如果说"TO BE OR NOT TO BE"是伟大的哈姆雷特的困惑的话,那么书中哥哥的选择同样是痛苦的。 他承受着家中的希望,留学美国,而且学起了新闻。对于一个非母语出身的中国人,辛苦可想而知。美国留给他的有痛苦:没有知音、没有爱人、没有金钱;但是同时带给他的还有自由、秩序...
评分手机上看的书,断断续续,终于看完。打开之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台湾作家的书,1965年出版。所以书里描写的生活很陌生,属于台湾的陌生吧。大陆人,台湾客,台湾人,美国客,等等。身份认同颇为复杂,但那个年代的单一的政治意识形态起码没给他们太...
海外腔
评分「懂得那种像油条般的,外面黄澄澄,饱满挺直而里面实在是空的那种美国生活。」
评分海外腔
评分清新有情,但在我沉重的心事上又加了一坨砝码。
评分努力试图体会半夜里睁着拉满红丝的眼在喧嚣的背面悬崖边上一个人开着卡车行驶的心情。“我是一个岛,岛上都是沙,每颗沙都是寂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