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逝,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比如,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叫范进的读书人,他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能考上一官半职。不幸的是,直到他54岁了,还没有考中。因为除了读书以外,范进几乎没有其它的谋生本领,所以他生活困难。穿着破旧的衣服,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周围的人也都看不起他。但他对考试着了迷,宁肯冻死或饿死,也不放弃年年参加考试。终于有一次,他考中了一个候补官员的位子。当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范进时,他竟一下疯了。恢复正常的范进立刻身价百倍,有人送给他房子,有人送给他田地,有人送给他钱,甚至还有人主动上门来给他作仆人的。及至范进真正做了官,他又徇私枉法,提拔那些不学无术的人。
在《儒林外史》中,类似的故事很多。作者希望籍此说明,正是这种过度追求功名富贵的考试制度,腐蚀了读书人的灵魂,污染了社会风气,同时吏治腐败,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儒林外史》中也有一些关于正直善良人物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主人公或者是同作者一样有真才实学但不求作官的读书人,或者有良好社会道德的的下层人物。这些人轻视功名富贵,过着自给自足而清贫的生活。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扛衡。
《儒林外史》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书中描写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动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界的重视。李汉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汇集十种清末以来对此书的评点,融于一书,加以标点、校勘,既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乐趣,又便于学者进行各方面研究。
十八世纪的南京,我看见 冬天出城最早的人,也是最晚回来的人 他们是些穿长衫的朋友 十年一袭的青衣,总该有几个破洞了 他们总是说:“到这儿来—— 一本书打开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 像是刚刚经过一次疲惫的远征 和着哭泣的生活本...
评分马二先生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形象鲜明的角色之一。很多人认为他被科举所累,一生毫无成就,最后只得靠编写科举“参考书”来谋生。将举业视为人生的唯一奋斗目标,是一个毫无是处的可怜虫 但是我觉得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片面,马二先生虽然有很多荒唐之处,可身上还是有许多闪...
评分恶搞《世说》,呜呼哀哉! ——《儒林外史》 无论是松散和结构或是人物的摹写,只要把《儒林外史》与《世说新语》联系起来,就比较容易看清这部小说。倒没想讥讽吴敬梓画虎不成,就算只像条狗,这狗也很有点意思。 落魄文人好发劳骚以排谴寂寥,这部被冠以“讽刺小说巅峰”...
评分我的父亲是一个北方农村孩子。 他的父亲是个拉洋车的,母亲是个农妇。在这个有着8个孩子的大家庭里,他是唯一被允许上学的男孩。他8岁上小学,靠着到工地当小工搬砖和泥,帮助别人割麦子,断断续续念到了高中。由于生计艰难,我的祖父常常酗酒,然后就打骂孩子。我父亲的课本不...
评分从《儒林外史》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成长,那就是先前所讽刺所嘲笑,知识分子的林林种种,也正像极了人间的歧路,而作者心中的理想之路,从泰伯祠的破败可以看出,几乎是没有路的。因为人间最容易最不容易的事,却是吃饭。在吃饭这个大题目背后的嘲笑,那是含泪的嘲笑。
评分人物众多,而不重复,形形色色,另有天一、二评之点缀,可谓妙趣横生。
评分人物众多,而不重复,形形色色,另有天一、二评之点缀,可谓妙趣横生。
评分只觉得古代的人真奇特,有各种痴狂
评分从《儒林外史》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成长,那就是先前所讽刺所嘲笑,知识分子的林林种种,也正像极了人间的歧路,而作者心中的理想之路,从泰伯祠的破败可以看出,几乎是没有路的。因为人间最容易最不容易的事,却是吃饭。在吃饭这个大题目背后的嘲笑,那是含泪的嘲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