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后半生

蒋介石的后半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红民 等
出品人:
页数:5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0-3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074414
丛书系列:民国人物传记丛书
图书标签:
  • 蒋介石
  • 历史
  • 传记
  • 民国
  • 民国史
  • 中国历史
  • 政治
  • 陈红民
  • 蒋介石
  • 历史
  • 民国
  • 政治
  • 晚年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军事
  • 回忆录
  • 时代背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有“盖棺论定”之说。人死之后,其历史地位基本就确定了。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盖棺”而不能“定论”,蒋介石即为一例,在他过世之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他过世30多年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现实政治的演变与档案材料(尤其是“蒋中正总统档案”与“蒋介石日记”)的不断开放,使得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为持续的“热点”。

蒋介石(1887—1975),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蒋介石,特别是研究较为薄弱的蒋介石的后半生,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书稿专写台湾时期的蒋介石,以信史的角度,为我们完整而准确地勾绘出蒋介石在台湾26年的面貌。

_

陈红民教授精进不已,最近又远赴美国,阅读新近开放的蒋介石日记,终于为我们比较完整而准确地勾绘出蒋介石在台湾26年的面貌。可以说,它填补了蒋介石研究的空白、台湾史研究的空白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空白。我为陈红民教授等人贺。相信本书将受到两岸读者的欢迎,增加人们对台湾时期蒋介石的了解,促进两岸学者的交流,并且推动两岸和平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杨天石

《蒋介石的后半生》,论述蒋介石在台湾统治时期的史事,加以评论。这是陈教授的“拿手好戏”。现在,陈教授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借近年新资料的出现,特别是蒋氏档案与日记分别在台湾与美国对学者开放的有利时机,对蒋氏历史地位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读了陈教授这本著作以后,恍然有悟。觉得蒋对台湾和中国文化,有相当的贡献。例如随蒋和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一批专家和知识分子,使台湾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走上近代化,实在功不可没。尤其台湾回归中国,正是蒋氏领导对日抗战的结果。

——蒋永敬

亮点:

★ 两岸国民党史研究权威杨天石、蒋永敬联袂推荐

★ 基于《蒋介石日记》手稿本之翔实史料

★ 大陆第一部从信史角度全面反映蒋介石在台湾时期军、政、经活动及其命运的著作

★ 填补了对蒋介石后半生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陈红民,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内蒋介石研究的权威学者,著有《胡汉民评传》、《台湾政坛风云》、《蒋介石全传》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重掌国民党政权
一涵碧楼的新年
二蒋、李“斗法”
三复任“总统”
四陈诚“组阁”
五军队大改组
第二章“保卫大台湾”
一神秘的“白团”
二政工改制,整饬军纪
三“防谍肃奸”与制台
四弃守海南、舟山岛
五“精神物质总动员”
第三章朝鲜战争与蒋介石政权之起死回生
一“出兵”受挫
二麦克阿瑟突访台湾
三阻挠停战谈判
四劫掠志愿军战俘
第四章改造国民党
一反省
二建立“革命实践研究院”
三改造经过
四国民党“七全大会”
第五章“反共抗俄总动员”
一“妇联会”
二“救国团”
三“反共抗俄总动员”运动
四发表《苏俄在中国》
五“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
第六章“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
一建设“模范省”的理论设计
二推行“地方自治”
三“耕者有其田”与“四年经建计划”
四“反共抗俄战士授田”
第七章“对日和约”与日台关系
一“旧金山和会”的门外客
二“对日和约”的曲折
三岸信介访台
第八章争取“美援”的种种努力
一台海“非中立化”与“放蒋出笼”
二宋美龄与蒋经国访美
三尼克松访台
四“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五拒绝“海峡停火案”
六大陈岛撤退
七“五二四”反美事件
第九章整肃内部稳固统治
一越洋起诉毛邦初
二“王世杰案”
三“吴国桢案”
四“孙立人兵变”
五连任“总统”
第十章“外交空间”的伸缩
一处理与日本的摩擦
二与外国领导人商讨“国际反共”
三迎接艾森豪威尔访台
四与法国断绝“外交关系”
五度过台日关系的危机
第十一章经受新的内外冲击
一平息“监察院”、“行政院”间政潮
二再次任命陈诚“组阁”
三“八二三”炮战
四为“西藏叛乱”事件推波助澜
五制定“八七”水灾的救灾措施
第十二章“雷震案”
一“宪政”难题
二第三次任“总统”
三《自由中国》的挑战
四“雷震案”
五接见参加“阳明山会谈”的学者专家
第十三章“反攻”新策略
一制定《光复大陆指导纲领》
二派遣武装游击队骚扰大陆
三策动“毋忘在莒”运动
第十四章政治新布局
一国民党“九全大会”上再任总裁
二推出严家淦任“行政院长”
三处理陈诚丧事
四第四次当选“总统”
五打击瓦解“台独”势力
六争取海外侨胞的支持
第十五章“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一“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二推行“九年国民义务教育”
三“反共建国联盟”
四“讨毛阵线”
第十六章“外交”大溃败
一联合国席位保卫战
二被逐出联合国
三失去盟友
四台日关系的决裂
第十七章“革新保台”
一国民党“十全大会”
二“革新保台”
三第五次当选“总统”
四传子交权
第十八章蒋介石之死
一晚年生活
二病逝与治丧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章重掌国民党政权
一涵碧楼的新年
二蒋、李“斗法”
三复任“总统”
四陈诚“组阁”
五军队大改组
第二章“保卫大台湾”
一神秘的“白团”
二政工改制,整饬军纪
三“防谍肃奸”与制台
四弃守海南、舟山岛
五“精神物质总动员”
第三章朝鲜战争与蒋介石政权之起死回生
一“出兵”受挫
二麦克阿瑟突访台湾
三阻挠停战谈判
四劫掠志愿军战俘
第四章改造国民党
一反省
二建立“革命实践研究院”
三改造经过
四国民党“七全大会”
第五章“反共抗俄总动员”
一“妇联会”
二“救国团”
三“反共抗俄总动员”运动
四发表《苏俄在中国》
五“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
第六章“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
一建设“模范省”的理论设计
二推行“地方自治”
三“耕者有其田”与“四年经建计划”
四“反共抗俄战士授田”
第七章“对日和约”与日台关系
一“旧金山和会”的门外客
二“对日和约”的曲折
三岸信介访台
第八章争取“美援”的种种努力
一台海“非中立化”与“放蒋出笼”
二宋美龄与蒋经国访美
三尼克松访台
四“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五拒绝“海峡停火案”
六大陈岛撤退
七“五二四”反美事件
第九章整肃内部稳固统治
一越洋起诉毛邦初
二“王世杰案”
三“吴国桢案”
四“孙立人兵变”
五连任“总统”
第十章“外交空间”的伸缩
一处理与日本的摩擦
二与外国领导人商讨“国际反共”
三迎接艾森豪威尔访台
四与法国断绝“外交关系”
五度过台日关系的危机
第十一章经受新的内外冲击
一平息“监察院”、“行政院”间政潮
二再次任命陈诚“组阁”
三“八二三”炮战
四为“西藏叛乱”事件推波助澜
五制定“八七”水灾的救灾措施
第十二章“雷震案”
一“宪政”难题
二第三次任“总统”
三《自由中国》的挑战
四“雷震案”
五接见参加“阳明山会谈”的学者专家
第十三章“反攻”新策略
一制定《光复大陆指导纲领》
二派遣武装游击队骚扰大陆
三策动“毋忘在莒”运动
第十四章政治新布局
一国民党“九全大会”上再任总裁
二推出严家淦任“行政院长”
三处理陈诚丧事
四第四次当选“总统”
五打击瓦解“台独”势力
六争取海外侨胞的支持
第十五章“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一“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二推行“九年国民义务教育”
三“反共建国联盟”
四“讨毛阵线”
第十六章“外交”大溃败
一联合国席位保卫战
二被逐出联合国
三失去盟友
四台日关系的决裂
第十七章“革新保台”
一国民党“十全大会”
二“革新保台”
三第五次当选“总统”
四传子交权
第十八章蒋介石之死
一晚年生活
二病逝与治丧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辛亥百年,大陆道统灭绝,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幸于保留在台湾一脉,三民主义是中国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国共第四次合作,民族之幸!  

评分

评分

我認為作者有曲筆,看他的講座態度就對蔣氏父子評價不差,尤其是蔣經國,說他是專制時代的最後一個獨裁者,也是民主時代的第一個開創者。 阿里巴巴•枫林晚讲堂第十讲: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蒋介石日记中的亲情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yODgzNzEy.html  

评分

蒋介石过世之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为蒋介石“盖棺定论”,在海峡两岸有着天壤之别。在台湾,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在大陆,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30多年过去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本书专写台湾时期的蒋...  

评分

“打倒蒋介石,保卫毛主席!”我出生在80年代初,小时候曾经和伙伴拍手吟诵这段童谣。蒋介石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还是一个不可绕开的人物。 蒋介石或许是最难评说的历史人物之一,有关他的历史表述往往遭遇现实困境。对于我的祖辈和父辈来说,他是伪君子、卖国贼、独夫民贼,要...

用户评价

评分

太差了,整个批判性文体,到底成者王败者寇,硬是把蒋写成一个跳梁小丑,过于双标了。

评分

蒋介石后期在台湾的改革对今天大陆的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评分

太差了,整个批判性文体,到底成者王败者寇,硬是把蒋写成一个跳梁小丑,过于双标了。

评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如今再版的作品,对于大陆方面而言,材料的运用还算得当,在那个年代算是可贵的尝试。但是因为是合作完成的,所以各个章节都良莠不齐,某章节居然出现了桂永清畏罪自杀和病死这两种说法,其中畏罪自杀之说居然引自某都市晚报,可见统稿方面尚有不足。放在改革开放早期而言,这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但在如今民国史不断发展的今天,这本书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评分

蒋介石的理论水平还是挺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