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麥剋尼爾(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一代曆史學傢、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曆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曾擔任美國曆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麵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曆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闢瞭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1963年,威廉•麥剋尼爾以一部《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一舉成名,並因此獲得美國國傢圖書奬。此後,他筆耕不止,迄今已齣版30多部作品。 1996年,因其“在歐洲文化、社會和社會科學領域裏做齣的傑齣貢獻”榮獲伊拉斯謨奬。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他頒授國傢人文勛章,以錶彰其在人文科學研究方麵做齣的卓越貢獻。
其他主要作品有《世界史》(A World History)、《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競逐富強》(The Pursuit of Power)、《人類之網》(The Human Web,與其子約翰•麥剋尼爾閤著)、《追尋真理》(The Pursuit of Truth)等。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这本书估计不知道要放到猴年马月才会看,有了这种书对瘟疫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上有了几点新的认识,很感谢。 一、首先是作者提出了一个微寄生物和巨寄生物的观点,很有意思,夹在中间的是农民生产者。微寄生物侵蚀农民的身体,巨寄生物侵占农民的劳动成果,...
評分 評分在尚未离开拥有复杂的,恶劣微寄生体系的非洲,处于狩猎阶段的人类主要敌人是引发昏睡症的锥虫,就是当时遭遇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原体。灌溉农业形成的时候, “杂草”物种类疾病是威胁农业文明的主要力量,例如疟蚊与血吸虫。 古典文明时代,四大“疾病圈”初步形成,疫病基...
評分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从此有了新、旧大陆之称,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更是天翻地覆。环境史学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率先提出了“物种大交换”的说法,创作了《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一书。物种交换固非一蹴而就,迁移需要时间,况还有人的好恶渗透...
評分第一次张文宏说,影响人类历史的两个重要因素——清洁的水和抗生素,这个观点的时候,不能理解。看完本书终于了解病毒、细菌、寄生虫、微生物……这些我们平常看不见的“同伴”,其实每天都和我们共处,甚至影响着人类的历史。 开始于失衡 生态系统,是一种松散的、不断变化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