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

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英)伍德//汉纳//赛德勒|译者
出品人:
页数:333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2
价格:3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46503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秦大庸
  • 水生态
  • 地球科学
  • 水文生态学
  • 生态水文学
  • 水文学
  • 生态学
  • 流域生态
  • 水资源
  • 生态系统
  • 环境科学
  • 水土保持
  • 生态环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内容简介:传统水文学、大气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因学科分工的不同难以满足实践需求,需要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综合交叉的基础上开展水循环及伴生过程的集成研究。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水文学这一新兴学科得以产生并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过去、现在和未来》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生态水文学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方法,对我国开展生态水文学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过去、现在和未来》适合各大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译者的话前言1 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引言 1.1 宽泛的内涵 1.2 简要回顾 1.3 焦点问题 1.4 本书要旨 1.5 小结 参考文献2 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如何影响水文循环 2.1 引言 2.2 蒸腾蒸发中的关键过程与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2.3 森林生态系统的蒸散发 2.4 概念应用——森林生命周期中的水文过程 参考文献3 裸露河滨滩地上无脊椎动物的生态水文学 3.l 引言 3.2 ERS生境 3.3 无脊椎动物保护与ERS生境 3.4 ERS生境中的水流干扰 3.5 水流扰动对ERS无脊椎动物生态的重要性 3.6 多大程度的扰动是维持ERS多样性所必需的 3.7 ERS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 3.8 小结 参考文献4 河流廊道的水陆相互作用 4.1 引言 4.2 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流的控制因素 4.3 河流廊道的水陆系统物质能量流 4.4 人为因素对水陆相互作用的影响 4.5 结论 4.6 展望 参考文献5 流激扰动及其生态学响应:洪水和干旱 5.1 引言 5.2 扰动的定义 5.3 扰动及其响应 5.4 扰动和生物避难所 5.5 洪水 5.6 干旱 5.7 洪水的响应 5.8 干旱的响应 5.9 总结 5.10 水文扰动和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6 地表水——地下水交换过程与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基于时空尺度的分析 6.1 引言 6.2 河流生态系统——水文地貌模块和生态系统功能 6.3 径流演变与地表水、地下水运动 6.4 对于地表水、地下水交换过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而言的流量变异性的含义 6.5 结论 参考文献7 生态水文和气候变化 7.1 引言 7.2 生态水文对河流的影响 7.3 气候变化的生态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7.4 气候变化的生态水文响应的实验性研究 7.5 水文学家和生态学家的不同观点 7.6 未来研究的需求 7.7 附言 参考文献8 长系列(古)记录在水文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中的作用 8.1 河流-洪泛区-湖泊系统和系统监测的局限性 8.2 主要概念 8.3 古生态学和古水文学的指标及转换函数 8.4 古生态水文学的恢复和加强 8.5 案例一 英格兰西南部的Culm河 8.6 案例二 丹麦湖泊的变化 8.7 结论 参考文献9 水生生态系统水文生态相互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现场实验监测方法 9.1 概述 9.2 研究的相关内容——命题、尺度、正确度与精度 9.3 直接的水文学方法评估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 9.4 评估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间接水文方法 9.5 未来技术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10 径流情势变化对流域生态影响的检测 10.1 引言 10.2 对生态水文数据的要求 10.3 文献分析 10.4 尺度的重要性 10.5 河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10.6 生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10.7 为水文生态学分析整合水文、生态的数据 10.8 河流变化和生态响应的未来方向和挑战 参考文献11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认识河道生境 11.1 概论 11.2 尺度——河流生境的粒度和遥感数据的必要条件 11.3 水深与地形 11.4 底质 11.5 单晶粒识别 11.6 集成粒度参数的确定 11.7 应用举例——鲑鱼河的底质测图 11.8 展望 参考文献12 生态水力学的数学与概念方法 12.1 导言 12.2 生态水力学的构想 12.3 工程学及生态学的方法 12.4 生态水力学的概念 12.5 生态水力学的两个例子 12.6 讨论 12.7 总结 参考文献13 水文生态学:水资源管理和河流调控的科学依据 13.1 引言 13.2 水资源管理的科学依据 13.3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文生态学 13.4 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的运用 13.5 结论 参考文献14 洪泛平原在削减硝酸盐的非点源污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4.1 概述 14.2 河岸带缓冲区的脱氮作用——欧盟国家的实验结果 14.3 地貌因素 14.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15 修复的洪泛区环境中水流——植被的相互作用 15.1 生态水力学的必要性 15.2 水流_植被相互作用的基本水力学原理 15.3 阻力系数和植被 15.4 流速、流速分布和植被特性 15.5 维度——流速在有植物的复合河道中的情况 15.6 对水流-植被相互作用的一些经验说明 15.7 结论 参考文献16 热带洪泛区水文地貌和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流域汇流区的重要性 16.1 概述 16.2 水文地貌动力学 16.3 滨河带生态系统 16.4 汇流区的纵比降 16.5 结论 参考文献17 滨河带植物群落水文生态变化格局 17.1 引言 17.2 滨河带生境的植被 17.3 水文-生态相互响应机制 17.4 自然变化格局 17.5 人类影响 17.6 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18 高山河流的水文生态学 18.1 绪论 18.2 高山河流系统的水源动力 18.3 高山河流的物理化学特性 18.4 高山河流生物群 18.5 对高山河流系统水文生态的综合理解 18.6 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19 河流沉积作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意义 19.1 引言 19.2 沙洲形态沉积学 19.3 沙洲形态的演变 19.4 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20 低地河流系统的物理一生态相互作用:澳大利亚墨累河中大树、水力复杂性与本地鱼类之间的关系 20.1 概述 20.2 研究区域 20.3 方法 20.4 抽样结果分析 20.5 讨论 20.6 结论 参考文献21 水力滞留区的生态重要性 21.1 介绍 21.2 地貌和斑块动力学产生滞留区 21.3 滞留性、水力学和地形学条件 21.4 典型生物体的栖息条件 21.5 滞留和水体形成过程 21.6 河网中滞留区的重要作用 21.7 河流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22 水文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挑战与展望 22.1 引言 22.2 交叉学科方法的必要性 22.3 未来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比较科普。

评分

内容比较科普。

评分

内容比较科普。

评分

内容比较科普。

评分

内容比较科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