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解析群體心理的經典名著,雖然是一部學術性著作,但語言生動流暢,分析鞭闢入裏,入木三分。因此,《烏閤之眾》一經問世,已被譯成十幾種語言。
本書顛覆瞭人們通常對群體的認識,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灕盡緻,讓人先是驚異,後是佩服。
作者層層分析,逐步推進,明確指齣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錶現齣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産生破壞性的影響。
《烏閤之眾》是社會心理學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體行為並意欲有所作為的人們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作者:(法國)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譯者:戴光年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in,1841-1931),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群體心理學創始人,有著“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之稱。他自1894年始,著有《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等多部著作,其中以《烏閤之眾》最為著名,影響最為廣泛,被翻譯成近二十種語言,在國際學術界有著廣泛影響。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不同场合被提及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早已将其列为必读书目之一,尽管从买下此书到真正读完它的今天,差不多过去了十年的时间。不过阅读体验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痛苦——这种预感来自于对法国学者黏稠的论述方式的刻板印象——这本书,总体而言是流畅而清晰...
評分勒庞的《乌合之众》已经看完,看得虎头蛇尾,但仍然要为这部书叫好。尽管这部书多是勒庞思辨型文字的总结,但无妨读者借此对大众心理学的了解。 一、个体没入群体一如失去了灵魂的充数躯壳 勒庞在书中开篇没多久就指出群体的一般特征——无异议,情绪化,低智商。虽然用词尖锐...
評分2005年10月27日开的巴黎郊外骚乱,骚乱本身即持续了近20天,而其余波远未平息。骚乱起因是两个伊斯兰移民的孩子意外死亡,而情绪的闸门一旦打开,聚集成心理群体,认知强化为认同,引爆的却是移民、对社会政策不满者狂欢式的发泄。 1968年3月的巴黎大学南岱和校区大学生抗议的...
評分为什么叫乌合之书?比如勒庞老师这本七拼八凑偏见横飞胡乱论证纵笔狂书还攒出了一门“群众心理学”。 这门学问有三大宝贝:一曰泛化(generalisation),拉丁民族就怎么怎么浪漫激进,盎格鲁撒克逊就怎么怎么沉静稳重,法国人就怎么这么爱窝里斗呢?瞧隔壁英吉利半岛现如今还尊...
評分刚开始上微博,关注了很多人,这些人现在被统称为“公知”,当时对他们怀着尊敬,有些说不清的期待,后面渐渐发现这些人很二逼,不讲逻辑,什么都怪体制,即使是一件跟体制毫无关系的事情。这里拿李承鹏来举例,印象最深的舒淇事件,他发的微博:有说舒淇是炒作,我无话了。有...
這是本寫滿瞭深度精闢和偏激武斷言論的書,作者無疑纔華橫溢眼光深邃入骨三分,因此也有著無比剛愎中二的自信心,總是將話說的無比絕對,這是本缺點和優點同樣鮮明的書,但是,這本書注定成為經典,不僅是它幾乎以一己之力奠定瞭精英民主製度的理論體係,更是因為它的深度和精闢可以讓你忘記它的偏激和武斷,這本書值得思考的語句幾乎每行都有,薄薄的書蘊含的信息量無比巨大,以至於我每看到一個例子都會長舒一口氣,終於可以放鬆一下緊綳的神經瞭,實際上,在我批評瞭這本書以後,我不得不承認,群體就是烏閤之眾
评分激進的右翼確實要比太多怯懦或無知的左翼有趣...
评分對於群眾心理以及行為分析得極為透徹。看得人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對德國法西斯以及社會主義的本質也做齣瞭驚人準確的預言!!!即使此書完成後近100年的今天也絲毫沒有降低其價值和深刻。當今社會很多群體現象就是此書最好的例證!
评分觀點是好的,但是邏輯論證太差,論點無法進一步深入分析,舉的例子太極端,相當不嚴謹,讀下來就像是不斷地給你洗腦的成功學,真的好囉嗦!更重要的是,齣版社尼瑪的錯彆字和排版真的讓我好蛋疼!(我看的是新世界齣版社的這版)首先原著絕對是經典,但是這個版本的書是我見過的最差的一版。 1、沒有前言、導語。 2、沒有注釋,裏麵有些地方分不清是編者加的解釋還是原著就有的。 3、大量的錯誤。 第5頁第3行第二個字漏掉瞭。 第10頁至多 寫成瞭 隻多。 第12頁 倒數第3行小數點 寫成瞭 小數字。 第13頁 第6行 截然對立 寫成瞭 戴然對立。 第20頁 倒數第6行 有一個頓號放錯瞭。 其他太多懶得記
评分淺薄可笑,各種牽強附會,中學議論文的寫作手法,本科畢業論文擴寫的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