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法] 古斯塔夫·勒庞
出品人:
页数:212
译者:戴光年
出版时间:2011-8
价格:24.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40755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学
  • 群体性事件
  • 乌合之众
  • 法国
  • 心理
  • 社会
  • 社会心理学
  • 群体行为
  • 人性研究
  • 大众文化
  • 情绪传染
  • 认知偏差
  • 从众心理
  • 群体极化
  • 集体行动
  • 舆论引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乌合之众》一经问世,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

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

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译者:戴光年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in,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有着“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之称。他自1894年始,著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多部著作,其中以《乌合之众》最为著名,影响最为广泛,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

目录信息

第一卷:群体心理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
(1)群体是个活的生物
(2)构成群体的条件
(3)群体的相同与不同
(4)群体共性的研究方法
(5)群体共同的心理特征
(6)群体质变的症因
(7)被抹平的才智差别
(8)第一个原因:本能
(9)第二个原因:传染
(10)第三个原因:暗示
(11)野蛮的玩偶
(12)群体的行为
(13)奇迹的创造者
(14)你不会接受的观念
(15)群体特性之一:冲动、易变和急躁
(16)群体极端表现(上)
(17)群体极端表现(下)
(18)群体没有任何长远打算
(19)群体不承认障碍
(20)引发冲动的导火索
(21)群体特性之二:易受暗示与轻信
(22)群体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第二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
(2)群体观察能力的缺失
(3)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上)
(4)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中)
(5)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下)
(6)群体的谎言(上)
(7)群体的谎言(下)
(8)妇孺言论不可轻信
(9)群体只会撒谎
(10)群众杜撰的历史(上)
(11)群众杜撰的历史(中)
(12)群众杜撰的历史(下)
(13)群体的极端感情(上)
(14)群体的极端感情(下)
(15)打动群体的东西
(16)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上)
(17)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下)
(18)群体的偏执与专横(上)
(19)群体的偏执与专横(下)
(20)群体渴望强权
(21)群体的保守本能
(22)群体的道德(上)
(23)群体的道德(下)
(24)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第三章: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1)群体只接受简单观念
(2)如何让群体接受新观念
(3)群体难于被动摇
(4)群体的伪推理能力
(5)群体的想象力(上)
(6)群体的想象力(下)
(7)掌握群体的想象力(上)
(8)掌握群体的想象力(下)
第四章: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1)群体的偶像崇拜(上)
(2)群体的偶像崇拜(下)
(3)如何建立偶像崇拜
(4)偶像崇拜不会消亡
(5)又一个你无法接受的观念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I)群众运动的导火索
(2)第一条导火索:民族
(3)第二条导火索:传统
(4)第三条导火索:时间
(5)第四条导火索:政治和社会制度
(6)第五条导火索:教育
(7)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上)
(8)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下)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1)那些直捣人心的东西
(2)第一:形象
(3)第二:词语和套话
(4)第三:幻觉
(5)第四:经验
(6)第五:理性
第三章: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群体的领袖
(2)领袖是如何炼成的
(3)领袖召唤信仰狂潮
(4)领袖的权威
(5)两类不同的领袖(上)
(6)两类不同的领袖(下)
(7)领袖的名望
(8)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一:断言
(9)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二:重复
(10)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三:传染
(11)传染来源于模仿
(12)你逃不掉传染
(13)比财富更诱人的东西
(14)第一类名望
(15)第二类名望
(16)如何博得个人名望
(17)另一种博得名望的方法
(18)如何不让你的名望流失
第四章: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1)两类信念与意见
(2)信仰的变化范围
(3)如何用信仰抓住群众
(4)形形色色的意见
(5)意见的循环过程
(6)纷乱的当代形势
(7)媒体的堕落
(8)历史观的消亡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群体的分类
(1)群体的两大类别
(2)异质性群体
(3)异质性群体的特征
(4)同质性群体
第二章: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1)拒绝认罪的罪犯
(2)不平常的犯罪
(3)群体犯罪的历史
(4)犯罪群体的特征(上)
(5)犯罪群体的特征(下)
第三章: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陪审团的智力泯灭
(2)陪审团的坚定立场
(3)陪审团最痛恨的人
(4)陪审团最怜悯的人
(5)掌控陪审团的秘诀
(6)陪审团的人道色彩
第四章:选民群体
(1)选民群体的特征
(2)如何在选举中取得成功
(3)用言语控制选民
(4)选民群体拒绝理性
(5)选民是被操纵的群体
(6)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上)
(7)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下)
(8)民族精神的深层作用
第五章:议会
(1)没有明智的议会
(2)议会的特征
(3)议而不决的议会
(4)议会中领袖的影响力
(5)如何影响议会(上)
(6)如何影响议会(下)
(7)议会的名望崇拜
(8)游走在情感的两极
(9)议会的两大险情(上)
(10)议会的两大险情(下)
结束章:民族存亡的关头
(1)历史的发展规律(上)
(2)历史的发展规律(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主要针对第一卷:群体心理)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大众心理和群体理论的经典著作,这和此书的文风是分不开的,很吊诡的一件事,会在下面析之。 集体无意识,这是勒庞著述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一提起这个词大家就会想起荣格,但是这俩人的理论是截然不同的,荣格是指向高远的...  

评分

“躲猫猫”、“打酱油”、“70码”、“人肉搜索”……这类事件如今已成为热门甚至是流行词汇。在这些词汇的背后,积蓄着巨大的公众情绪的力量。公众情绪古已有之,只要有群体存在,就会有这样的情绪力量在民间不停流淌。这里的“群体”一词不只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而是心理...  

评分

刚开始上微博,关注了很多人,这些人现在被统称为“公知”,当时对他们怀着尊敬,有些说不清的期待,后面渐渐发现这些人很二逼,不讲逻辑,什么都怪体制,即使是一件跟体制毫无关系的事情。这里拿李承鹏来举例,印象最深的舒淇事件,他发的微博:有说舒淇是炒作,我无话了。有...  

评分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中央编译出版社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它们目前的组织赋予它们巨大的力量。我们目睹其诞生的那些教条,很快也会具有旧式教条的威力,也就是说,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群众的神权就要取代国王的神权了。”(P4) “有时,在某种狂...  

评分

刚开始上微博,关注了很多人,这些人现在被统称为“公知”,当时对他们怀着尊敬,有些说不清的期待,后面渐渐发现这些人很二逼,不讲逻辑,什么都怪体制,即使是一件跟体制毫无关系的事情。这里拿李承鹏来举例,印象最深的舒淇事件,他发的微博:有说舒淇是炒作,我无话了。有...  

用户评价

评分

一部研究群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杰作,用很形象的语言和事例描述了群体的行为逻辑与行为准则,探究了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与操控群体行为的人与物。拥有形形色色思维的无数个体积聚起来的群体只能以简单的无理性的思维行事,而同时,人数上的优势使得群体行为具有巨大的力量,这也是探究一切群体故事的本源。虽然说本书所采取的主要是质性研究的方式,以实例作为论说的证据,不能证明普适性,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现今的信息爆炸时代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行为逻辑可能会有些许改变,但从我的个人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来看,乌合之众的从来没有散去过。

评分

观点是好的,但是逻辑论证太差,论点无法进一步深入分析,举的例子太极端,相当不严谨,读下来就像是不断地给你洗脑的成功学,真的好啰嗦!更重要的是,出版社尼玛的错别字和排版真的让我好蛋疼!(我看的是新世界出版社的这版)首先原著绝对是经典,但是这个版本的书是我见过的最差的一版。 1、没有前言、导语。 2、没有注释,里面有些地方分不清是编者加的解释还是原著就有的。 3、大量的错误。 第5页第3行第二个字漏掉了。 第10页至多 写成了 只多。 第12页 倒数第3行小数点 写成了 小数字。 第13页 第6行 截然对立 写成了 戴然对立。 第20页 倒数第6行 有一个顿号放错了。 其他太多懒得记

评分

真心推荐这本书。可以对照着电影《浪潮》,或者你参加过的任何一种封闭式培训,来反观自己的行为。由此,也可以反思文革。

评分

对于群众心理以及行为分析得极为透彻。看得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对德国法西斯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做出了惊人准确的预言!!!即使此书完成后近100年的今天也丝毫没有降低其价值和深刻。当今社会很多群体现象就是此书最好的例证!

评分

观点是好的,但是逻辑论证太差,论点无法进一步深入分析,举的例子太极端,相当不严谨,读下来就像是不断地给你洗脑的成功学,真的好啰嗦!更重要的是,出版社尼玛的错别字和排版真的让我好蛋疼!(我看的是新世界出版社的这版)首先原著绝对是经典,但是这个版本的书是我见过的最差的一版。 1、没有前言、导语。 2、没有注释,里面有些地方分不清是编者加的解释还是原著就有的。 3、大量的错误。 第5页第3行第二个字漏掉了。 第10页至多 写成了 只多。 第12页 倒数第3行小数点 写成了 小数字。 第13页 第6行 截然对立 写成了 戴然对立。 第20页 倒数第6行 有一个顿号放错了。 其他太多懒得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