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
1908年生于法国巴黎,1929年获得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论著《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波伏瓦以自己所处的写作、政治生活圈为蓝本,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知识分子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沦与奋起的命运,刻画出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历经磨难而坚守生活信念的作家,有鄙视功名而始终不甘寂寞的精神分析学家,有锐意进取而终于落拓的活动家……
这部小说有纪实的影子,比如罗贝尔可以对应为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萨特,刘易斯可以对应为作者的美国情人、作家阿尔戈伦,小说开篇献词即点明小说是献给这位美国情人的。当时欧洲文化圈中的活跃分子也许都可从中有所比照。但是,作者还是运用小说写作技巧,不断变化人称,变化叙述者的口吻,变化时间、空间,将全文十二章以交缠的形式展开,既有爱情线索的延续,比如亨利与波尔从热恋到歇斯底里到相互怨恨的关系,罗贝尔与安娜持久、平静的终身伴侣关系,刘易斯与安娜一见钟情、无法厮守的爱情,又有对战争、对道德审判、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反映、思考,比如樊尚对战时投敌分子的暗杀行动,亨利与罗贝尔关于是否在《希望报》上披露现实弊端的争论。
孩提时代,你就感到自己在为童话伤心——“我信仰上帝,一件洁白的裙服和两只熠熠闪光的翅膀在天堂的更衣室等着我。我躺在绒被上,合抱着双手,任凭自己沉醉在天堂的极乐之中。有时,我在睡梦中自言自语:‘我已经死去。’……死亡的沉寂,我恐怖地发现了它。一条美人鱼在海边...
评分西蒙娜•波伏瓦的长篇小说《名士风流》1954推出,马上获得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随后一版再版。对存在主义感兴趣的读者要看,对女权主义感兴趣的读者要看,对法国知识分子圈感兴趣的读者也要看,对波伏瓦和萨特的私生活感兴趣的读者更要看。在中国大陆,《名士风流》是小...
评分西蒙娜•波伏瓦的长篇小说《名士风流》1954推出,马上获得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随后一版再版。对存在主义感兴趣的读者要看,对女权主义感兴趣的读者要看,对法国知识分子圈感兴趣的读者也要看,对波伏瓦和萨特的私生活感兴趣的读者更要看。在中国大陆,《名士风流》是小...
评分这本书只是随手看看,奇妙的是,与我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互为印证。 去年年尾啃保罗·奥斯特的《4321》时,感觉有些窒息,并非因为字数,而因为主角拥有四次人生,生存空间仍然逼仄:知识分子、贫穷、报纸、写作、艳遇、意外死亡。难道,知识分子关心的就只是知识分子关心的那点...
波伏瓦写小说怎么那么boring(第一次发现一个人学术书籍能写的比小说有趣
评分有点拖沓
评分这种在作品里美化萨特,“丑化”加缪的写法到底是写作需要还是私人报复。。。。
评分从春节假期直到这个周末才完成这个大部头,虎头蛇尾,结尾的每个人都让人失望,还是最爱那本一气呵成的《人总是要死的》
评分说实话,看得我头好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