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境遇》是一部以西方人的视角看中国革命的优秀文学作品。一经发布就轰动法国,获得一九三三年度法国的文学大奖龚古尔奖。小说以一九二七年上海工人运动为题材,以革命者陈的一次刺杀活动为引子,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本书表现了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如何捍卫人的尊严,寻找作为人而生,作为人而死的意义和勇气。
马尔罗是三分之一的天才,三分之一的虚假和三分之一的无法理解。
——法国著名思想家雷蒙·阿隆
这本书很有名,被朋友推荐过很多次,但看到第一章繁复的场景描写,便下不了决心再花更多时间翻看完这部充斥了对死亡、尊严思考的沉重作品。 要不是近代文学史的课程要求先看过作品,我怕是永远不会花两个半天的时间,专注于一部小说。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庆,届时会有大...
评分这本书很有名,被朋友推荐过很多次,但看到第一章繁复的场景描写,便下不了决心再花更多时间翻看完这部充斥了对死亡、尊严思考的沉重作品。 要不是近代文学史的课程要求先看过作品,我怕是永远不会花两个半天的时间,专注于一部小说。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庆,届时会有大...
评分在法国知识分子之中,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无疑是马尔罗。是马尔罗在他的小说《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1932)描绘了1925年的广州革命形势和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革命中国的形象是由马尔罗创立的。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人的状况》中抱着炸弹朝蒋介石乘坐的美国轿...
评分在法国知识分子之中,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无疑是马尔罗。是马尔罗在他的小说《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1932)描绘了1925年的广州革命形势和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革命中国的形象是由马尔罗创立的。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人的状况》中抱着炸弹朝蒋介石乘坐的美国轿...
评分“人人都发疯,”吉索尔又想,“但人的命运没有别的,便是将这发疯与人世联结,并为之奋斗的毕生!”
评分终于出新版了,看得出来做了些“修订”。这本书还获过龚古尔奖。
评分“人人都发疯,”吉索尔又想,“但人的命运没有别的,便是将这发疯与人世联结,并为之奋斗的毕生!”
评分中国大革命,视角是外国人的。历史观却与我们的教科书别无二致。光鲜和污浊并存下的世界是人性的闪光和卑污的并存。而作者更倾心于每一个独立个体本身的存在式的思考。浑浑噩噩,屈从本能,为理想献身,还是知天命耳顺……都是他自己的主义。而这大概也就是人类的境遇吧。
评分“蜂鸟文丛”这一版本设计有点奇怪。书本身很小,可能是为了方便携带设计。可是很重,而且书页小,很难翻开。如果不借助阅读架的话,必须两只手拼尽全力拿着才行。马尔罗的书内容本身很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