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紹興,原名鬱文,晚年自稱梓翁,室名梓室。當代著名建築學傢、園林藝術傢、散文傢,且工詩詞書畫。1942年畢業於之江大學,曆任聖約翰高級中學、聖約翰大學、蘇州美專、之江大學教職,同濟大學教授,曾任中國園林學會顧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委員會副主任、美國貝聿銘建築事務所顧問等。主持設計、建造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明軒、上海豫園東部、雲南昆明楠園等;主持修復有上海龍華塔影園、杭州西湖郭莊、紹興東湖景點等。齣版著作有:《徐誌摩年譜》、《陳從周畫集》、《說園》、《園林談叢》、《蘇州園林》、《揚州園林》、《中國名園》、《紹興石橋》、《梓室餘墨》、《書帶集》、《春苔集》、《簾青集》、《隨宜集》、《世緣集》、《山湖處處》等二十餘種。
《說園》收入《說園》中文和英文兩個語言文本,同時收入蔣啓霆毛筆楷書寫就的《說園》,並附有古代造園圖32幅,堪稱《說園》問世以來的最佳典藏本。《說園》使用的是同濟大學齣版社1984年版本。
曩时在同济,道听途说,有言陈先生名气虽大,在世时建筑系同侪却多有大不以他为然的。他至一园,只云此处当植树,此处当立亭,此处可叠石,此处可引水,不云何以然而浑如乱指。余人亦皆不知何以然,故多以他为野狐禅,算不上经过建筑系现代的、西方的、严格的、专业的训练。 翻...
評分“几多泉石能忘我,何处园林不忆君”。 简单的一行诗成了陈从周先生的缩影。先生一生湖海,踏遍名胜,未了深情。如果没有陈从周先生,中国的一些园林也许已在残垣断壁成为惘惘回忆。他曾经拯救了大批古典园林,有名的无名的———网师园,退思园,宁波天一阁,扬州瘦西湖,上...
評分“水曲因岸、水隔因堤,移花得蝶,卖石绕云,因势利导,自成佳趣。山容水色,善在经营。中、小城市有山水能凭籍着,能做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城因景异,方是妙构。”这段文字摘自陈从周先生的《说园(四)》,编在《园林清议》一书里。看书名,我原以为是一本科普类的书...
評分无论后来如何去选编陈老先生的文章,说园几篇都是必选的。因为,它们是第一个用文学的语言来阐述园林意境的作品,是陈先生造园读园思想的大集成。 我在高中做班刊时候,就选用了里面的一幅画做了封面,那是同学从天一阁买回的书,她没耐心看完,倒是我读了一遍,基本...
讀後眼前浮現“小貓三隻四隻,照講不誤”的執著。謙虛為美德,尚望甘當配角。池館已隨人意改,遺篇猶逐水東流,淚滿清淚上高樓。宜靜觀,須孤賞。謹記。
评分中英,手寫,版本真棒!
评分雖成文於80年代,陳老慨嘆當時園林改造之謬誤,呼籲閤理利用學習古代園林之意在在可見,用於當下建築也毫不為過。古文功底深厚,雖有部分建築景觀理論,但以其雋永行文也是佳作。
评分雖成文於80年代,陳老慨嘆當時園林改造之謬誤,呼籲閤理利用學習古代園林之意在在可見,用於當下建築也毫不為過。古文功底深厚,雖有部分建築景觀理論,但以其雋永行文也是佳作。
评分經典,看語言可謂國學大傢,又通造園之理,可敬可佩。引經據典,齣口成章,很多觀點詳解後非常啓發人,且半文言來解讀古典園林讀起來更有感覺。英文的 沒讀,畫頁未臨摹,有些浪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