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生態學與創新研究

産業生態學與創新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
出品人:
頁數:189
译者:
出版時間:2010-1
價格:39.8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2206688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學術周邊
  • 産業生態學
  • 産業生態學
  • 生態係統
  • 創新
  • 可持續發展
  • 産業組織
  • 技術創新
  • 環境管理
  • 復雜係統
  • 網絡分析
  • 區域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産業生態學與創新研究》從基礎理論、學科發展、研究方法等方麵解析瞭産業生態學的內涵,通過對産業生態學及創新研究兩門學科的特色分析,探討瞭學科間的相互聯係及相互促進;介紹瞭一係列資源生産力評估方法,這些方法可以作為産業生態學研究的輔助工具;結閤英國、印度、中國等國傢的實例,進行瞭産業生態學理論和方法分析。

該書可以為我國産業生態學及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提供參考和藉鑒,也可為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産業管理等領域的決策者、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圖錄
錶錄
撰稿人簡介
第一部分 前言1
1 創新研究和産業生態學的學科交叉2
1.1 發展中的交叉學科2
1.2 産業生態學的相關理論3
1.3 創新研究的相關理論4
1.4 産業生態學和創新研究學科交叉的相關理論6
1.5 本書結構及各章簡介9
1.6 産業生態學和創新研究交叉學科的研究脈絡11
2 産業生態學簡介17
2.1 前言17
2.2 産業生態學的定義17
2.3 産業生態學研究進展18
2.4 産業生態學策略:重建産業係統19
2.5 卡倫堡産業共生園21
2.6 産業生態學的範疇23
第二部分 産業生態學技術及案例27
3 區域産業生態學和資源生産力:模擬和基準製定的新方法28
3.1 前言28
3.2 背景28
3.3 資源生産力框架30
3.4 資源生産力模型35
3.5 資源生産力與創新體係40
4 英國的産業共生46
4.1 前言46
4.2 産業共生計劃——提高區域經濟可持續性的創新方法47
4.3 發展産業共生的決定性因素及相關機構的作用48
4.4 英國的産業共生計劃49
4.5 構建産業共生網絡的步驟50
4.6 産業環境的相關因素50
4.7 相關政策和法律條款51
4.8 區域管理機構52
4.9 亨伯地區産業共生計劃(HISP)52
4.10 墨濟河岸産業共生計劃(MBIS)54
4.11 討論56
4.12 産業共生網絡的可持續性58
4.13 國傢産業共生項目的重要性59
5 産業生態學:發展中國傢一個新的規劃平颱62
5.1 發展中國傢的特點62
5.2 發展中國傢的現狀62
5.3 産業生態學——一個新的規劃平颱64
5.4 産業生態學的區域視野65
5.5 案例研究綜述65
5.6 如何實施産業生態學69
5.7 環境規劃者的責任70
5.8 商業企業的責任71
5.9 公共部門的責任71
5.10 結論73
第三部分 創新係統:産業轉型和變革77
6 食品消費和生産係統的轉變:以冷凍豌豆為例78
6.1 前言78
6.2 食品産業的轉型78
6.3 給豌豆一個機會80
6.4 結論89
7 可持續性技術與建築業:對法規、管理和公司網絡的評估93
7.1 前言93
7.2 可持續性技術、政府及企業間關係在建築業中的作用94
7.3 可持續性創新與管理:以絕熱材料為例95
7.4 可持續性創新與製度因素:以主動式太陽能加熱為例97
7.5 可持續性創新與公司間的關係98
7.6 結論100
8 垃圾焚燒的能源利用:來自中國的經驗106
8.1 前言106
8.2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MSW)問題的産生106
8.3 中國解決城市生活垃圾(MSW)問題的進展108
8.4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主要的垃圾處理技術109
8.5 1988年後初期垃圾焚燒生能(WIE)技術的應用情況:高成本、高質量方案110
8.6 將至1999年垃圾焚燒技術的應用情況:低成本、低質量策略111
8.7 1999年以後垃圾焚燒生能技術的應用情況:公眾及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支持的方案111
8.8 WIE在中國的應用——實現垃圾處理和燃料供應的雙重目標113
8.9 中國WIE市場的細分及其創新意義114
8.10 結論116
第四部分 消費和中介機構121
9 産業消費和創新122
9.1 前言122
9.2 消費理論迴顧122
9.3 産業消費123
9.4 産業消費:是單一事件還是組閤行為?126
9.5 産業消費:復閤和過程驅動的特點127
9.6 産業消費的慣例、實踐和能力128
9.7 結論129
10 消費:實踐理論的視角133
10.1 消費本體論133
10.2 實踐理論序言:差異和日常消費135
10.3 實踐理論137
10.4 製度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138
10.5 實踐(及消費)如何轉變?138
10.6 一個曆史案例——廢棄物行動139
10.7 一個當代案例——淋浴140
10.8 消費實踐理論對於産業生態學的意義141
11 綠色(生態化)中介144
11.1 前言144
11.2 基礎設施結構變化:中介的齣現144
11.3 中介的多樣性和作用146
11.4 中介空間147
11.5 思考:生態性中介150
第五部分 管理和價值觀153
12 産業生態學再設計及個體價值觀轉變:社會生態學展望154
12.1 前言154
12.2 個人經曆:從科學技術到心理學及其他領域155
12.3 生態再設計先驅、革新者典範——P.A.YEOMANS160
12.4 結論162
13 産業生態學的社會生態性和政治生態性165
13.1 前言165
13.2 “管理”的重要性165
13.3 管理麵臨的挑戰167
13.4 公司管理的競爭模式169
13.5 管理和社會變革170
13.6 製造業的管理和政治關係175
13.7 製造業和管理的新模式:谘詢路綫179
第六部分 結語183
14 産業生態學與創新空間:新興的主題184
14.1 前言184
14.2 隱喻的有效性184
14.3 層麵和多尺度問題185
14.4 知識、信息和“信息失靈”186
14.5 代理機構與代理主體的作用187
14.6 結論:未來的路18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从目录到内容,感到这本书的思路混乱,缺乏逻辑,翻译的也不好,通篇语言生涩。 由于是不同的作者分工写作,之后缺乏整合和梳理,所以整本书的内容杂而乱,实在不是一本很好的书。叙述的重点也在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之间摇摆,没有很好的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推荐。

評分

从目录到内容,感到这本书的思路混乱,缺乏逻辑,翻译的也不好,通篇语言生涩。 由于是不同的作者分工写作,之后缺乏整合和梳理,所以整本书的内容杂而乱,实在不是一本很好的书。叙述的重点也在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之间摇摆,没有很好的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推荐。

評分

从目录到内容,感到这本书的思路混乱,缺乏逻辑,翻译的也不好,通篇语言生涩。 由于是不同的作者分工写作,之后缺乏整合和梳理,所以整本书的内容杂而乱,实在不是一本很好的书。叙述的重点也在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之间摇摆,没有很好的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推荐。

評分

从目录到内容,感到这本书的思路混乱,缺乏逻辑,翻译的也不好,通篇语言生涩。 由于是不同的作者分工写作,之后缺乏整合和梳理,所以整本书的内容杂而乱,实在不是一本很好的书。叙述的重点也在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之间摇摆,没有很好的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推荐。

評分

从目录到内容,感到这本书的思路混乱,缺乏逻辑,翻译的也不好,通篇语言生涩。 由于是不同的作者分工写作,之后缺乏整合和梳理,所以整本书的内容杂而乱,实在不是一本很好的书。叙述的重点也在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之间摇摆,没有很好的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推荐。

用戶評價

评分

本來買來是打算作為論文寫作的專業參考書的。原著應該是比較有新意的,但從研究的角度來講不是特彆深入,隻是對近年來與産業生態學相關的交叉研究、幾個新的研究和實踐的關注點進行瞭探討和介紹。 最有問題的是中文翻譯。特彆是在一些專用名詞的翻譯上,明明學術界已經有對應的中文慣用說法瞭,偏偏要譯成另外一個,看得雲裏霧裏的。不過在國內也不方便買原版,而且原版貴太多瞭……所以就性價比來看,還行。

评分

本來買來是打算作為論文寫作的專業參考書的。原著應該是比較有新意的,但從研究的角度來講不是特彆深入,隻是對近年來與産業生態學相關的交叉研究、幾個新的研究和實踐的關注點進行瞭探討和介紹。 最有問題的是中文翻譯。特彆是在一些專用名詞的翻譯上,明明學術界已經有對應的中文慣用說法瞭,偏偏要譯成另外一個,看得雲裏霧裏的。不過在國內也不方便買原版,而且原版貴太多瞭……所以就性價比來看,還行。

评分

本來買來是打算作為論文寫作的專業參考書的。原著應該是比較有新意的,但從研究的角度來講不是特彆深入,隻是對近年來與産業生態學相關的交叉研究、幾個新的研究和實踐的關注點進行瞭探討和介紹。 最有問題的是中文翻譯。特彆是在一些專用名詞的翻譯上,明明學術界已經有對應的中文慣用說法瞭,偏偏要譯成另外一個,看得雲裏霧裏的。不過在國內也不方便買原版,而且原版貴太多瞭……所以就性價比來看,還行。

评分

本來買來是打算作為論文寫作的專業參考書的。原著應該是比較有新意的,但從研究的角度來講不是特彆深入,隻是對近年來與産業生態學相關的交叉研究、幾個新的研究和實踐的關注點進行瞭探討和介紹。 最有問題的是中文翻譯。特彆是在一些專用名詞的翻譯上,明明學術界已經有對應的中文慣用說法瞭,偏偏要譯成另外一個,看得雲裏霧裏的。不過在國內也不方便買原版,而且原版貴太多瞭……所以就性價比來看,還行。

评分

本來買來是打算作為論文寫作的專業參考書的。原著應該是比較有新意的,但從研究的角度來講不是特彆深入,隻是對近年來與産業生態學相關的交叉研究、幾個新的研究和實踐的關注點進行瞭探討和介紹。 最有問題的是中文翻譯。特彆是在一些專用名詞的翻譯上,明明學術界已經有對應的中文慣用說法瞭,偏偏要譯成另外一個,看得雲裏霧裏的。不過在國內也不方便買原版,而且原版貴太多瞭……所以就性價比來看,還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