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精品教材  信號與係統理論、方法和應用

中國科大精品教材 信號與係統理論、方法和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徐守時
出品人:
頁數:605
译者:
出版時間:2010-2
價格:5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12023064
叢書系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品教材
圖書標籤:
  • 信號
  • 數學
  • 控製論
  • 信號信息處理
  • 數字集成電路
  • 信息科學
  • 集成電路
  • 計算機網絡
  • 信號與係統
  • 科大精品教材
  • 通信原理
  • 電路分析
  • 數學建模
  • 高等教育
  • 工程數學
  • 電子工程
  • 控製理論
  • 經典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信號與係統理論、方法和應用(第2版)》采用先時域後變換域,從輸入輸齣描述到狀態變量描述的順序和結構,以對偶和類比的方式逐章逐節、完全並行地介紹和講述連續時間和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的一係列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包括數字信號處理方麵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以及它們在通信、信號處理和反饋與控製等領域中的主要應用。

《信號與係統理論、方法和應用(第2版)》在遵循第1版編寫的相同理念,保持原有鮮明特色的基礎上,在對原有內容做適當調整和精練的同時,主要增加瞭離散傅裏葉變換(DFT)、快速傅裏葉變換(FFT)、模擬和數字濾波器設計與實現等數字信號處理方麵的基本內容,以及信號與係統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在反饋和控製中的應用,並把它們有機地融人原有的內容框架,更為完整地展現齣一個“係統分析和綜閤”與“信號分析和處理”兩方麵知識既並重又相互交融,並具有鮮明特色的信號與係統課程內容體係。

全書共11章,次序先後為:“緒論”、“信號和係統的數學描述及其基本性質”、“LTI係統的時域分析和信號捲積”、“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係統”、“信號和係統的變換域錶示法”、“變換的性質及其揭示的時域與頻域和復頻域之間的關係”、“在通信係統和技術中的應用”、“係統的變換域分析和綜閤”、“在信號分析和處理中的應用”、“在反饋和控製中的應用”、“係統的狀態變量分析”。各章都有足夠數量的精選例題,兼顧基本練習和解題及分析技巧,章末配有相當數量豐富多彩的習題。

《信號與係統理論、方法和應用(第2版)》可作為通信和電子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等電子信息類專業本科“信號與係統”課程的教材。《信號與係統理論、方法和應用(第2版)》內容符閤國內研究生入學考試中“信號與係統”科目考試內容範圍和要求,可作為該科目的考研參考書。也可供任何從事信息獲取、轉換、傳輸和處理、信息係統等領域工作的其他專業研究生、教師和科技工作者參考。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序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信號和係統
1.1.1 信息、信號和係統
1.1.2 信號與係統問題
1.2 係統分析與綜閤和信號分析與處理
1.2.1 係統分析與綜閤
1.2.2 信號分析與處理
1.3 信號與係統的內容體係
第2章 信號和係統的數學描述及其性質
2.1 引言
2.2 信號的數學描述和分類
2.2.1 信號的數學描述
2.2.2 信號的分類
2.3 係統的數學描述和分類
2.3.1 係統的數學模型和描述方法
2.3.2 係統的分類
2.4 信號的基本運算和變換、基本係統
2.4.1 信號的基本運算及其實現的基本係統
2.4.2 自變量變換導緻的信號變換及其實現的基本係統
2.5 基本的連續時間和離散時間信號
2.5.1 單位階躍信號與單位衝激信號
2.5.2 復指數信號與正弦信號
2.6 信號的時域特性和主要特徵
2.6.1 信號的周期性、周期信號與非周期信號
2.6.2 信號的時域對稱特性
2.6.3 信號的大小、能量和功率
2.7 信號的正交和相關函數
2.7.1 信號的相關係數和正交信號
2.7.2 信號的相關函數和相關序列
2.8 信號的函數空間錶示法
2.8.1 信號的內積
2.8.2 信號與矢量的類比
2.8.3 正交信號空間
2.8.4 信號的廣義傅裏葉級數展開
2.9 係統的相互聯接與係統的等價和等效
2.9.1 係統的基本連接方式
2.9.2 係統的等價和等效
2.10 係統的性質
2.10.1 無記憶性和記憶性
2.10.2 因果性、非因果和反因果
2.10.3 穩定性
2.10.4 可逆性與逆係統
2.10.5 時不變性
2.10.6 綫性性質和增量綫性係統
2.11 綫性時不變係統和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係統
習題
第3章 LTI係統的時域分析和信號捲積
3.1 引言
3.2 用時移單位衝激的綫性組閤錶示信號的錶示法
3.3 連續時間和離散時間LTI係統的捲積關係
3.3.1 捲積和與捲積積分
3.3.2 捲積運算的計算方法
3.3.3 捲積積分及捲積和運算的收斂問題
3.4 捲積的性質及其在LTI係統分析中的作用
3.4.1 捲積的代數運算規則
3.4.2 涉及單位衝激的捲積及捲積的時移性質
3.4.3 捲積的微分或差分與積分或疊加
3.4.4 捲積運算與相關函數之間的關係和匹配濾波器
3.5 周期函數和序列的周期捲積
3.5.1 周期捲積積分與周期捲積和運算
3.5.2 周期捲積運算的性質
3.6 綫性時變係統和時變捲積
3.7 LTI係統的特性與單位衝激響應之間的關係
3.7.1 LTI係統的單位衝激響應
3.7.2 單位衝激響應錶徵的LTI係統性質
3.7.3 LTI係統互聯的單位衝激響應
3.8 LTI係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3.8.1 用單位階躍響應分析LTI係統
3.8.2 LTI係統的單位階躍響應
3.9 奇異函數及其在信號與係統理論和方法中的作用
3.9.1 奇異函數
3.9.2 奇異函數的離散時間對偶
3.9.3 LTI係統捲積關係的一般化
習題
第4章 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係統
4.1 引言
4.2 遞歸係統和非遞歸係統的級聯
4.3 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解法
4.3.1 綫性常係數微分方程所描述係統的方程求解
4.3.2 綫性常係數差分方程所描述之係統的方程解法
4.3.3 綫性常係數差分方程的遞推算法
4.4 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的因果係統:零狀態響應和零輸入響應
4.4.1 實際因果係統的增量LTI係統結構
4.4.2 從起始條件轉換到初始條件
4.4.3 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
4.5 微分或差分方程錶徵的因果LTI係統的單位衝激響應
4.5.1 單位衝激響應的求法
4.5.2 離散時間FIR係統和IIR係統
4.5.3 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錶徵的因果LTI係統的穩定性和可逆性
4.6 微分或差分方程錶徵的因果LTI係統的直接實現結構
4.6.1 係統的模擬和仿真
4.6.2 差分方程錶徵的因果LTI係統的直接實現結構
4.6.3 微分方程錶徵的因果LTI係統的直接實現結構
習題
第5章 信號和係統的變換域錶示法
5.1 引言
5.2 LTI係統對復指數信號的響應
5.2.1 LTI係統對復指數輸入的響應
5.2.2 頻域和復頻域
5.3 周期信號的頻域錶示法:連續和離散傅裏葉級數
5.3.1 連續傅裏葉級數和離散傅裏葉級數
5.3.2 連續時間和離散傅裏葉級數的收斂
5.3.3 周期信號和序列的頻譜
5.3.4 LTI係統對周期輸入的響應
5.4 非周期函數和序列的頻域錶示法:連續和離散時間傅裏葉變換
5.4.1 連續傅裏葉變換和離散時間傅裏葉變換
5.4.2 傅裏葉變換的收斂
5.4.3 連續時問和離散時間傅裏葉變換的典型例子
5.4.4.非周期信號的頻譜和LTI係統的頻率響應
5.4.5 傅裏葉變換的極坐標錶示與波特圖
5.5 周期信號和奇異函數及其離散時間對偶的傅裏葉變換
5.5.1 周期信號和序列的傅裏葉變換
5.5.2 奇異函數及其離散時間對偶的傅裏葉變換
5.6 有限長序列的頻域錶示法:離散傅裏葉變換(DFT)
5.6.1 有限長序列的離散傅裏葉變換(DFT)
5.6.2 離散傅裏葉變換(DFT)與DTFT、DFS和z變換的關係
5.7 快速傅裏葉變換(FFT)
5.7.1 FFT算法的原理和依據
5.7.2 時域抽取FFT算法
5.7.3 時域抽取FFT算法的矩陣錶示
5.7.4 輸齣倒位序的時域抽取FFT算法
5.8 時間函數和序列的復頻域錶示法:拉普拉斯變換和z變換
5.8.1 雙邊拉普拉斯變換和雙邊z變換
5.8.2 雙邊拉普拉斯變換和雙邊z變換的零、極點分布
5.8.3 雙邊拉普拉斯變換和雙邊z變換收斂域的性質
5.8.4 反拉普拉斯變換和反z變換
5.9 信號的復頻譜和LTI係統的係統函數
習題
第6章 變換的性質及其揭示的時域與頻域和復頻域之間的關係
6.1 引言
6.2 綫性性質
6.3 捲積性質
6.3.1 時域捲積性質
6.3.2 頻域捲積性質
……
第7章 在通信係統和技術中的應用
第8章 係統的變換域分析和綜閤
第9章 在信號分析與處理中的應用
第10章 在反饋和控製中的應用
第11章 係統的狀態變量分析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個人覺得比A.V.Oppenheim好,目的明確,分析透徹

评分

個人覺得比A.V.Oppenheim好,目的明確,分析透徹

评分

個人覺得比A.V.Oppenheim好,目的明確,分析透徹

评分

典型科大風格教材,對初學者極其不友好,可以說是國內最難的信號與係統教材。很多額外的知識,內容很雜。但是當你步入信息領域一段時間後再迴翻這本書,你會覺得這本書真的寫的非常好,可以說囊括信號與係統在通信,信號,模式識彆等很多個領域的應用。唯一的缺點是枯燥難懂,適閤溫故而知新的武林秘籍

评分

個人覺得比A.V.Oppenheim好,目的明確,分析透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