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Wu Hung)早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后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1989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李文森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获评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介与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近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国际交流。策划展览《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展览艺术十年(1990-2000)——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4)和《“美”的协商》(2005)等,并编撰有关专著。所培养的学生现在美国各知名学府执中国美术史教席。
一屏风为媒介把中国从古至今的绘画情趣一一道来。 同时通过对画中人物的分析来指引我们如何观画。让人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对韩熙载夜宴图做了着重分析,看来才发现为什么此画在绘画史上有那么重要的地位。 整书来说适合喜欢绘画或者对绘画有一定了解的...
评分在中国画中,我们常常看到屏风的出现,但是谁也没有观察到屏风这一“物”的重要性,它是怎样参与了中国美术的创作,以及在美术史中产生的变体,背后的意义?而巫鸿从屏出发,考察了屏风图像在绘画语境中的功能和意义:屏风作为一种建筑(实物)、一种绘画媒材(中国最古老的绘...
评分日期:2010-06-26 作者:杜庆春 来源:文汇报 在读巫鸿的《重屏》之前,我好像已经完全忽略了我们身处的现实中“屏风”还有何种价值?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对应的是窗帘、软隔断诸如此类的概念吗?这本书的主标题直指了这个物件,而“副标题”——中国绘画中的媒材...
评分巫先生从最初对屏风的物质界定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们往往认为绘画只是一种图像,但它更应该只是图像的载体,将一副画看作是绘画再现是对绘画物质性的否定,屏风作为图像的载体同样承载着这种功能。屏风作为一种准建筑形式,屏风图像在构建绘画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
评分巫先生从最初对屏风的物质界定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们往往认为绘画只是一种图像,但它更应该只是图像的载体,将一副画看作是绘画再现是对绘画物质性的否定,屏风作为图像的载体同样承载着这种功能。屏风作为一种准建筑形式,屏风图像在构建绘画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
中文版《重屏》读的人可能多些,其实巫鸿原文是英文。虽说翻译版也很不错,但是英文一些词汇的丰富含义在中文翻译中有些丧失,比如surface, ground,非常喜欢meta-painting中medium和representation的分析
评分中文版《重屏》读的人可能多些,其实巫鸿原文是英文。虽说翻译版也很不错,但是英文一些词汇的丰富含义在中文翻译中有些丧失,比如surface, ground,非常喜欢meta-painting中medium和representation的分析
评分给四星是对第四章有相当的保留
评分给四星是对第四章有相当的保留
评分给四星是对第四章有相当的保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