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1909-1948),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日本无赖派大师,在日本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无赖派文学是指以自谑的态度来表现战后日本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委靡,疏远于主流之外,以颓废抵抗社会化,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影响深远。
中学时期成绩优异,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倒。1930年进入东大法文科,初会井伏鳟二,奉为终生之师。太宰的创作自中学时代就已经开始。1939年,太宰治30岁,由井伏鳟二作媒,与石原美知子结婚。并于同年秋以《女生徒》一书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1947年前往伊豆三津滨旅行,开始创作《斜阳》,且结识山崎富荣。1948年以《如是我闻》震惊文坛,并着手写《人间失格》。随着结核病的恶化,与情人山崎富荣于玉川上水投水自尽,结束其灿烂多感而凄美的一生。
“永远的少年”太宰治及其文学的心理轨迹(译者序) 太宰治的小说第一次进入中国内地读者的视野,大约是在1981年。张嘉林先生翻译的《斜阳》出现在“文革”结束后不久的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太宰文学热。尽管它似乎被淹没在了罩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川端康成文学的翻译...
评分从图书馆的乱葬岗里刨出了一本名曰《斜阳》的小册子。再次飞速翻阅,再次被太宰治悲剧性的“血腥”文风击倒。字字凝血,宛如斜阳之下的死水,因其污浊而黯淡,又因其空虚而苍白,然而,寓身夕照,难免仿若血泊。我不知道除了“绝望”还有什么词汇可以形容这样的风景。稍稍在...
评分静安人间词话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读过这许多小说,感觉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看去,作者也该有三种境界。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此第一境也。 居于此境之作者,行文有风格,即便太过刻意,有炫技之嫌,也让读者能够心安理得的接受,...
评分静安人间词话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读过这许多小说,感觉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看去,作者也该有三种境界。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此第一境也。 居于此境之作者,行文有风格,即便太过刻意,有炫技之嫌,也让读者能够心安理得的接受,...
评分故事裏的男人都比較頹廢、迷亂和嚮往死亡。對死亡的嚮往,也投射了作者的人生觀。 故事裏的女性,似乎賦予了一種特殊意義。 “我”的母親,是一位真正的貴族,不但她的舉止和談吐有種落落大方、不同世人的灑脫,而且她的堅韌和包容,她對自己兒女的愛,也有一種高貴的氣質。...
姉さん、僕は、貴族です。
评分看的这版的最后,有角田光代的一篇议论,里面提到“在学生时代第一次阅读这部作品时,由于无法共鸣而称不上喜欢,直到人到中年才明白,不是只有能让所有人共鸣的作品才能被成为好作品的”。似乎有些同意。这篇故事、这些文字,它的美毋庸置疑,但我可能穷尽一辈子也无法真正对这些旧华族感同身受,而只能在我的记忆中淡化为一个朦胧的梦。不知过个10年再看时我又会有何新感受。
评分看的这版的最后,有角田光代的一篇议论,里面提到“在学生时代第一次阅读这部作品时,由于无法共鸣而称不上喜欢,直到人到中年才明白,不是只有能让所有人共鸣的作品才能被成为好作品的”。似乎有些同意。这篇故事、这些文字,它的美毋庸置疑,但我可能穷尽一辈子也无法真正对这些旧华族感同身受,而只能在我的记忆中淡化为一个朦胧的梦。不知过个10年再看时我又会有何新感受。
评分看的这版的最后,有角田光代的一篇议论,里面提到“在学生时代第一次阅读这部作品时,由于无法共鸣而称不上喜欢,直到人到中年才明白,不是只有能让所有人共鸣的作品才能被成为好作品的”。似乎有些同意。这篇故事、这些文字,它的美毋庸置疑,但我可能穷尽一辈子也无法真正对这些旧华族感同身受,而只能在我的记忆中淡化为一个朦胧的梦。不知过个10年再看时我又会有何新感受。
评分僕は、貴族で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