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萨塞克斯大学,于东安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1974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大奖,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膺2008年金球奖最佳影片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
二战后,年轻的英国电子工程师伦纳德被派往德国参与英美合作的情报工程。战后的柏林,满目疮痍,善良单纯的伦纳德却在这里邂逅了美丽温柔的德国女子玛丽亚,从而卷入了一个充满爱与性的狂乱世界,色授魂与,不可自拔。正当两人难舍难分之际,一次意外谋杀,终使两人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这是一段冷战时期的罗曼史,一场二战之后的间谍战,一部惊悚的犯罪心理小说……一如既往,麦克尤恩把爱情、战争、悬疑、犯罪、性,以及黑色幽默等种种元素糅合得天衣无缝,他的笔下展现的是一个萧索绝望的柏林城,在这里,纯洁无辜之人无处容身,恐惧寒冷处处笼罩着他们,直至走向无尽的黑夜。
“非常有趣!”
——《华尔街日报》
“写作技巧纯熟、悬念迭起的小说……许多英语作家都经常被错误地拿来与伊夫林·沃作比较,但这本书却足以和那位大师的经典平起平坐。”
——《时代周刊》
“这本书如此扣人心弦,简直让人一气读完,不忍释卷……麦克尤恩将间谍小说的情节与脆弱如亚当和夏娃的神话糅合在一起。”
——《新闻周刊》
“(这本书)具有卡罗尔·里德电影的那种感觉:毛骨悚然,充满扭曲,处处危机四伏。它让我想起电影《第三者》,这不是一般的作品。”
——乔纳森·卡罗尔,《华盛顿邮报》读书世界版
“充满力量又令人不安……又一部力作。”
——《纽约时报》
坦白说麦克尤恩这本书让我挺失望的,这本书是我继《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之后第一次读他的长篇,读完之后感觉不好,毫无前者给我的惊艳之感。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一本薄薄的小书,我一见之下,惊为天人,立马把麦克尤恩奉为我的偶像,打定主意要读完...
评分阅读的体验是有层次的。从一开始对伦纳德工作与其环境的大篇幅描写让自己有些不太耐烦,跟《只爱陌生人》如出一辙,小说在中后期开始出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到中期与玛利亚的爱情进展的描写才开始慢慢进入佳境。对于人心理变化的精准刻画让我享受其中,就算是后期处理尸体的段...
评分女人受不了那娇艳欲滴的颜色,随即吃了。蛇说,你们不会死……如果你们吃了,你们就会睁开眼睛,就和神一样能够分辨善恶了。 死亡对于麦克尤恩来说,是留给愚蠢的人准备的。在他关注的惩罚方式中,不死本身就是一个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也许是试图“像神一样……”这一举动本身意...
评分 评分(《外滩画报》特稿) 1990年冷战间谍题材的小说《无辜者》问世时,有记者问他:“你为了写《无辜者》作过医学研究吗?” 麦克尤恩煞有介事地回答说:“我和麦克•当尼尔吃过饭,他是病理学专家。我告诉他我要写一个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受惊吓的人锯一具尸体。” 采访者有点惊恐...
果然是借来的书读得快,分尸那节过瘾,麦克尤恩的手可曾发抖?
评分最平平的一本,只有三颗星
评分终于熬夜看完了
评分其实不是什么谍战、惊悚,但是确实是“恐怖”的小说。 为什么我总是那么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给伊安折磨呢?
评分看过的伊恩·麦克尤恩中,写得最烂的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