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西方時尚符號》雖然涉獵西方60年代意識形態的各個方麵搖滾、電影、時尚、攝影、藝術、主義、性解放等,但是關於西方60年代的書的核心詞也就是三個:開放、自由、酷。在此書中,我們無意去評判那到底是一個好的年代還是壞的年代。關鍵是,它激情地存在過,像金斯堡的那首長詩一樣嚎叫過。
這是一本關於西方20世紀60年代的文化劄記。“青年們雜亂無章地迷戀於馬剋思和神秘學、毛澤東和《易經》、政治和大麻、革命和搖滾樂。普遍的政治動蕩在藝術中不僅打開瞭性解放之門,而且打開瞭實驗普遍復興之門。”研究60年代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係教授莫裏斯·迪剋斯坦在《伊甸園之門》中如是說。
對於來不及趕上那個時代的後來者來說,讀此書也許會讓他們發齣驚艷的呼聲,甚至有可能改變一個中國青年的人生,而對於那些生於60年代的人,如今的時代中堅們而言,讀此書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懷舊。
巴黎蓬皮杜中心曾经进行过一次颇具轰动效应的展览,题名为《新浪潮的回归》。——回归,正如西班牙鬼才导演阿莫多瓦的新电影《回归》,回到从前,回到某个精神之乡,俨然正在成为这一时期文化生活中最IN的事情。 “回归”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库布里克的那只神秘的发条橙子,...
評分巴黎蓬皮杜中心曾经进行过一次颇具轰动效应的展览,题名为《新浪潮的回归》。——回归,正如西班牙鬼才导演阿莫多瓦的新电影《回归》,回到从前,回到某个精神之乡,俨然正在成为这一时期文化生活中最IN的事情。 “回归”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库布里克的那只神秘的发条橙子,...
評分在看这本书之前,20世纪60年代对我而言还是混乱又熙熙攘攘的存在,在我花了两天时间把这本大纲一般的书读完之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的面容才逐渐清晰生动了起来。点到而止的表述也恰到好处,每位名人每部作品每一种意识形态都是构成这一辉煌年代的一部分,没有孰优孰劣,孰轻...
評分在看这本书之前,20世纪60年代对我而言还是混乱又熙熙攘攘的存在,在我花了两天时间把这本大纲一般的书读完之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的面容才逐渐清晰生动了起来。点到而止的表述也恰到好处,每位名人每部作品每一种意识形态都是构成这一辉煌年代的一部分,没有孰优孰劣,孰轻...
評分又是在書店一下午看完的小品書
评分其實是「文化符號」掃盲書...
评分讓一個“懂行”的中國人寫西方文化總好過讓一個傻逼譯者鬍亂翻譯西方人自己的書,看完有點失望,配圖質量很不好,文字也太浮光掠影瞭。好吧,其實我更愛七十年代
评分可以再去看看《傷花怒放》。
评分基本上是一本名詞解釋,涉及的領域很廣,話題很多,但是每一個都談的不深,可以當個入門讀物然後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再去挖掘。60年代真美好,但是想一想,隻要不身處哪個年代都會覺得哪個年代是最黃金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