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博物馆

纯真博物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

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而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

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说《寂静的房子》,并于1991年获得得到欧洲发现奖,同年出版法文版。

1985年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这本小说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这本书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

1990年出版《黑书》是一个里程碑,这本小说让他在土耳其文学圈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广受一般读者喜爱。法文版获得了法兰西文化奖。1992年他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完成《隐蔽的脸》的电影剧本。

1997年《新人生》一书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轰动,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

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出版,这本书确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的文学地位;获得2003年都柏林文学奖,这个奖奖金高达10万欧元,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同时还赢得了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作者发表小说《雪》,获得畅销,并选入2004年的《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好书”。此书成为作者四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砝码。

2005年作者凭新作《伊斯坦布尔》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据传仅以微弱劣势输给了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同年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

2006年10月12日战胜夺标呼声颇高的叙利亚诗人阿杜尼斯、美国小说家菲利普.罗斯、卡罗尔.奥茨、以色列小说家阿莫司.奥兹、韩国诗人高银以及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人,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567
译者:陈竹冰
出版时间:2010-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89884
丛书系列:奥尔罕·帕慕克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奥尔罕·帕慕克 
  • 土耳其 
  • 小说 
  • 爱情 
  • 外国文学 
  • 纯真博物馆 
  • 土耳其文学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08年5月的北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在其首个中国媒体见面会上,志得意满的当庭宣布:“我刚完成一部600页的小说。”——正是这部《纯真博物馆》!

“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是对众生显示出最大耐心与敬意的一部。”

—————————————————————————

没有哪个以色欲沉迷开始的故事,能像本书这样,让你体会到痛失所爱的幸福与感动!

—————————————————————————

1975年的春天,伊斯坦布尔,30岁的富家公子凯末尔与名媛茜贝尔订婚在先,却意外遇到出身贫寒的远房表妹——18岁的清纯少女芙颂。两人炽热的爱恋过后,凯末尔最终与茜贝尔解除了婚约,却发现芙颂早已离他而去。

凯末尔追随着少女的影子和幽灵,深入另一个伊斯坦布尔,穿行于穷困的后街陋巷,流连于露天影院。在被民族主义分子的炸弹破坏的街道上,在被油轮相撞的大火照亮的海峡边,在军事政变后的宵禁里,他努力向芙颂靠近,直到无法承受的思念使生活完全偏离。

为了平复爱的痛苦,他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她爱过的,甚至是她触碰过的一切,将它们珍藏进自己的“纯真博物馆”……

+++++++++++

·纯真博物馆

1. 帕慕克为写本书,确曾走访全球各大小博物馆。他“泡馆”颇有瘾,有照片为证。

(详见:http://www.masumiyetmuzesi.com/)

2. 该博物馆确会存在。帕慕克多年前曾在伊斯坦布尔购置一处房产,所在地正是书中所写芙颂家的住址——楚库尔主麻的达尔戈奇•契柯玛泽街24号。此地会以本书命名并改建为特色博物馆,藏品主要反映伊斯坦布尔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生活。纯真博物馆计划于2010年起接待游客,凭书中所附门票可得到一次免费参观的机会。

+++++++++++

文景已出版的帕慕克作品:

《杰夫代特先生》

《寂静的房子》

《雪》

《黑书》

《新人生》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白色城堡》

《我的名字叫红》

+++++++++++

敬请关注:

《别样的色彩》2010年6月上市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一个爱情故事。又不仅止于爱情。” 的确,在读完奥尔罕•帕慕克先生这部近六百页四十多万字的爱情小说《纯真博物馆》后,我们很容易有这样一个印象。正如有人说的,“83章的《纯真博物馆》是如此丰富,几乎写到了伊斯坦布尔某段往昔的一切,尤其是当地所谓‘高级社会’街区...  

评分

评分

无法过多指望。因为在帕慕克所描绘的世界中,爱情一如既往地只是一些珍稀的光线。发生于刻意为之的偶然,摇曳在无数纷乱分裂的时刻里,被苦楚的主人公迷惘而无望地追寻着,终于在最后的时刻以我们读者能预料到的方式于黑暗中悲戚收场。回溯帕慕克讲述的诸多故事,作者的个...  

评分

我爱你,但不把你当成玫瑰,或黄宝石, 或大火射出的康乃馨之箭。 我爱你,像爱恋某些阴暗的事物, 秘密地,介於阴影与灵魂之间。    我爱你,把你当成永不开花 但自身隐含花的光芒的植物; 因为你的爱,某种具体的香味 自大地升起,暗自生活於我的体内。    ...  

评分

“一个爱情故事。又不仅止于爱情。” 的确,在读完奥尔罕•帕慕克先生这部近六百页四十多万字的爱情小说《纯真博物馆》后,我们很容易有这样一个印象。正如有人说的,“83章的《纯真博物馆》是如此丰富,几乎写到了伊斯坦布尔某段往昔的一切,尤其是当地所谓‘高级社会’街区...  

用户评价

评分

在这样一个女人无法与男人自由相识恋爱的国家里是不会有爱情的,因为男人看到女人,根本不管美丑好坏,都会像饿了几个星期的动物那样扑上去。爱情究竟是何物?拥抱了她整日都是细语呢喃,离开了她每秒都是粗俗消遣,曾分开曾相爱,等待花蕊又跌下来,才洞悉这是恋爱

评分

一个懦夫的性幻想和爱情。

评分

1) 在发展中国家社会对于女性的贞操有着畸形的关注,部分男性出于对非处女的不可把控与无法私物化感,便得出我得不到的或者别人“玩过的”就是不好的非好即坏的幼稚判断;并导致了婚前处女的女性对婚前性自由的女性,因其经验更多而产生了嫉妒与因竞争而产生了排贬;蔓延至所有人便有了即使想放下成见追逐幸福,却无法卸下对自己的未来的担忧,又无法完全信任他人矛盾的活着。2) 人与人,唯有互利才会走到一起,走的更远。可是,世人往往就是不能做到互利共生。即便相爱亦然无法克制自私、贪婪…想要更多,更多的他,偶尔还希望有其他的他。宽容、谅解…走到最后竟变成你在我背后捅我一刀,我在你胸前放你一箭恶性循环的比赛。然后再爱再想弥补,破镜又怎能重圆,剩下对爱的回忆在遗憾与自我检讨中渐行渐远。

评分

简直想给六星

评分

帕慕克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纯真博物馆”这个无比美好的书名,以及同名的实体博物馆。读过小说而未去过博物馆,抑或反之,都显得不够完整。本书前后两个部分都比较好读,进展迅速,唯独中段关于芙颂失踪又出现但已变得形同陌路那八年多时光冗长叙述,我和凯末尔同样难熬。难道帕慕克是为了让读者同主人公一样感受到煎熬才用心良苦有意为之?虽然故事以悲剧收场早在意料之中,但真正走到尽头时仍然忍住不扼腕长叹。 如果一种情绪居然可以如此长久地停留在心间,那确实是真爱无疑了。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 所幸,我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