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幽默专栏女作家朱丽叶,对战后英国凋敝的景象颇感乏味,而新书的题材和小报的绯闻又让她一筹莫展。困顿中,她收到了一封来自根西岛的陌生人来信,信上说在一本查尔斯·兰姆的旧书里发现了她的姓名和住址。
这本凭借着神秘本能飘洋过海的二手书,让朱丽叶结识了独特的“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随着鱼雁往返,这群素未谋面的俱乐部会员让朱丽叶深深着迷,他们分享着黯淡岁月中酸楚而温暖的百态人生,笔触间荡漾的真挚情感和显露的高贵内心令人动容。不经意间,这些书信也给朱丽叶的人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玛丽·安·谢弗(Mary Ann Shaffer,1934—2008)
美国作家。曾任出版社编辑、图书馆员、书店店员,最大的梦想便是写作、出版一本自己的书。
1976年,她在赴伦敦旅行中一时兴起飞往根西岛,返程时因大雾受困机场,只得待在男洗手间一边靠烘手机取暖,一边读完了机场书店的所有图书,从此与根西岛结下一世情缘。多年后,在朋友怂恿之下,她拿起笔一圆创作梦,将故事背景设定在魂牵梦绕的根西岛。作品尚未结稿,已在欧美的出版界与坊间不胫流传。
遗憾的是,2008年2月,图书出版前夕,玛丽不幸病逝。《出版家周刊》特为她刊出讣闻,这是对新人作家少有的高规格待遇。
安妮·拜罗斯(Annie Barrows)
美国著名童书作家,玛丽的外甥女,在姨妈因病无法继续写作时,毅然放下了自己手中的书,接手文稿的全部修订工作,最终完成整部作品,并使作品在全球获得无限赞誉与光荣。
2008年夏,《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甫一出版,立即受到读者和媒体的如潮好评,成为全美各大书店的“夏季主打”,第一周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2009年初,以毫无争议的优势成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美国几乎所有重要媒体的“年度好书”。该书在英、法、德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出版,引发了全球读者的无限回响和深深共鸣……
题外:这部书在西方实在有名,以致都不太敢说话,怕惹了人怒。 一,翻译 95 这本书不是靠故事取胜,而是靠文字取胜,因此能将这些文字的伟大翻出来,实在要些本事。 文字读来温润感怀,如见故人,很是不错了。缺憾是某些细节的转圜上,若再多些润滑,就更美些了。 二,故事 8...
评分 评分《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名字。事实上,这是一本有关二战期间沦陷区的书。一反常态的,书里没有满篇弥漫的悲伤。作者玛丽保持了最基本的克制,而且饱含最大的温情讲述了根西岛上一群人的故事。他们中有一个收破烂的,一个酗酒的酒鬼,一个堕落的精神...
评分做了一个豆列(http://www.douban.com/doulist/445271/),罗列了一下《根西岛》的书中之书。此外还有一些小闲话记在这里: 传说书信体小说会给人一种伪纪实的感觉,但事实上我刚看完之后并没有这种感觉,后来在网上搜根西岛的资料,看到了那座“微型教堂”(朱丽叶:”道西带...
评分初见此书差点直接败走——畅销书、长得吓人的名字、漂亮得犹如明信片的封面,各种令人敬而远之的元素都齐备了。翻开来一看居然还是书信体——絮叨散漫、厘不清的人物称谓、交错着回忆和现实、文字中溢出了眼花缭乱的致意。然而读下去,便让我忘记了这是个下雨的黄昏,一...
书信体小说很有意思
评分BRAVO!!!!!!!!!又哭又笑地一口气看完!!!!!!!太美好了!!!!!!!!!!!!
评分我最害怕的就是书信体。。。。 找不到逻辑。。。。主旨也不太喜欢。。
评分凌晨12点看完这本书,淡定地阖上,然后关灯。然后,突然抱着被子开心地在床上滚来滚去。该怎么形容这本甜甜的书呢,哦,是清凉的温暖。如同4月春风吹化寒冬所剩最后的冰雪一般,如同山峦为晴雪所洗时混杂着凉意的蒸气一样。而如星星般随处可见的风趣与机智,就像是撒在蛋糕上的柠檬粉,酸酸甜甜。真的很想吃掉……虽然五星代表着“力荐”,但我并不想力荐啊,只是单纯的喜欢而已。噗。
评分蜗牛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