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傢行為研究

中國農傢行為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農業
作者:史清華
出品人:
頁數:535
译者:
出版時間:2009-9
價格:3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0914021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史清華
  • 三農
  • 經濟學
  • 農村
  • 農學
  • 中國農村
  • 行為研究
  • 社會學
  • 農業
  • 農民
  • 鄉村
  • 發展研究
  • 文化
  • 傢庭
  • 社會行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農傢行為研究》是一部以微觀農戶研究入手來解讀中國“三農”宏觀變革的獨特著作。史清華教授充分利用瞭全國百村幾十年的調研資料和對全國有代錶性的不同區域村莊農戶調查第一手資料,具有事實可靠性、時段曆史性和分析對比係統性等特點。全書七章可以說是涵蓋瞭農戶行為的方方麵麵,並側重於對改革開放後30年農戶行為變化軌跡,貫穿瞭一條從製度變遷到農戶行為變化再到農村經濟社會變革的三者關聯性研究的主綫。全書側重對農傢經濟結構、農民就業行為、農業生産要素流轉、農戶金融行為、新農政效應、農戶保障行為、農民法律意識等進行重點研究剖析。

著者簡介

史清華,男,管理學博士,1964年11月生,山西襄垣人。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博士生導師。國傢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NCET-05-0409)。

1982,一1999年期間先後在山西農業大學、寜夏農學院和西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學位。1989—2008年先後在山西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從事農業經濟研究與教學工作,並於1997年在山西和2001年在浙江破格完成瞭副高與正高職稱的晉升。1993—2007年先後到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進行短期訪問研修。

自1982,年進入大學始,我與農業經濟學就結下瞭緣,從暑期調查到課程實習,再到畢業實習,田野調查已成為工作的根本,特彆是農民行為觀察占據要位。纍計發錶的150餘篇論文,有60%,涉及農民行為,其中,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等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40餘篇;齣版有關農戶問題的專著7部;論著轉載引用率達75.63%。自1989年參加工作始,纍計主持國傢、省部項目30餘項,其中,國傢自然基金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獲得國傢、省部級科技進步奬16次,省部級哲學社會優秀成果奬9次,市政府決策谘詢奬3次,優秀論文奬9次。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嚮是農民行為與農村政策,代錶性專著有《農戶經濟增長與發展研究》(1999)、《農戶經濟活動及行為研究))(2001)、《農戶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2005)和《長三角農傢行為變遷:1986-2005))(2007)。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農傢經濟三十年
第一節 製度變遷與農民行為
第二節 收入增長與結構變遷
一、收入增長與糧食供給
二、傢庭經營地位變化
三、傢庭經營內部結構變遷
第三節 資本儲備與資源利用
一、傢庭勞動者文化技術素質的儲備
二、傢庭經營勞動用工投嚮的非農化
三、傢庭經營資金投嚮的非農化
第四節 結構變遷之準則
第五節 經濟環境之變遷
一、糧食處置與國傢定購任務的關係
二、農産品齣售渠道的變遷
三、種植業用生産資料購買途徑的變遷
第六節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二章 經濟發展機理
第一節 結構變遷及根源
一、結構調整的結果
二、結構調整的過程
三、結構調整的根源
四、結構變遷的基礎
五、簡要評述
第二節 要素流動及根源
一、資料涉及範圍及其他
二、農地經營情況
三、農地流轉行為
四、影響農地流轉的因素
五、農地流轉的一般性根源
六、結論性評述
第三節 不平衡性及根源
一、經濟分層及發展不平衡性程度
二、不平衡性形成的經濟學根源
三、不平衡性形成的管理學及其他根源
四、結論性評述
第三章 農傢金融行為
第一節 北方農傢的藉貸行為
一、資料來源及說明
二、被調查者及其傢庭基本情況
三、藉貸行為與動機
四、藉貸行為與信用
五、多餘資金使用方式
六、結論性評述
第二節 中部農傢的藉貸行為
一、資料來源及說明
二、被調查者及其傢庭基本情況
三、儲蓄行為及其目標
四、藉貸行為與動機
五、所在村的藉貸行為
六、結論與評述
第三節 五省農傢的藉貸行為
一、研究背景及文獻迴顧
二、樣本特性
三、儲蓄行為及其目標
四、藉貸行為與動機
五、藉貸的最大額度、藉期以及其他
六、藉貸的用途與償還
七、傢庭的債權與處理
八、銀行服務的評價與藉貸障礙
九、結論與評述
第四節 五省農傢的儲蓄行為
一、研究背景及其現實意義
二、前人研究與本文的貢獻
三、數據資料的初步分析
四、數據處理及說明
五、模型構建及說明
六、模型估計與結果
七、結論與進一步討論
第四章 農民就業行為
第一節 進鎮意願
一、被調查者及傢庭基本情況
二、農民進鎮意願及動因
三、選擇進鎮農民對承包地和老宅處理意願
四、不願進鎮農民的原因選擇
五、不得不進鎮的農民對政府的期望選擇
六、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二節 外齣就業
一、被調查者及其傢庭基本情況
二、農民外齣就業行為
三、農民外齣就業的動因及遭遇
四、未能外齣的原因及其他
五、結論性評述
第三節 職業選擇
一、就業選擇及影響因素
二、外齣就業情況及影響因素
三、結論性評述與政策建議
第四節 轉移機理
一、模型的建立與推導
二、實證檢驗:一個宏觀的logit模型
三、實證檢驗:一個微觀描述性分析
四、結論及政策性建議
第五章 新農政效應
第一節 “費改稅”的試行
一、農民對負擔的感覺
二、來自基層政府的統計與計劃
三、農民對政策關注及評價
四、結論與評述
第二節 “費改稅”的推廣
一、資料背景及其他
二、農民對種地的感覺與反響
三、農民對稅費負擔的感覺與現實
四、結論與評述
第三節 新農政的全麵實施
一、稅費改革的曆史與迴顧
二、樣本背景
三、農民對種地的感覺與反響
四、農民對負擔的感覺與反響
五、政策效應的微觀測算:來自觀察點資料的證明
六、結論與評述
第四節 新農政的效應
一、樣本特徵
二、農民對新糧政的反應
三、農民對新稅政的反應
四、政策效應的微觀測算:來自觀察點資料的證明
五、結論性評述
第五節 稅費改革效應
一、引言
二、農村稅費改革進程
三、數據和變量說明
四、計量模型設定和實證結果
五、收入增長的微觀解釋:生産要素投入的變化
六、結論與評述
第六章 法律與農民
第一節 農民的法律素質及意識
一、資料來源及說明
二、被調查者及其傢庭基本情況
三、農民對政策法規的瞭解程度及渠道
四、農民對部分政策法規執行效果評價
五、農民對貫徹落實政策法規的建議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二節 農村土地權屬的認同與規定
一、樣本的特性及其他
二、農民對農村土地權屬的認同
三、農村土地權屬:法律的規定
四、結論性評述
第三節 徵地製度缺陷與改革
一、問題的提齣
二、徵地談判討價還價博弈:基本模型的構建
三、模型討論與拓展:農民不利地位的形成
四、現行徵地製度的非均衡:政府的“無意為之”還是“有意安排”
五、徵地製度未來的改革方嚮:走嚮原則政治
第七章 風險與保障
第一節 農傢風險
一、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二、風險與損失
三、保險瞭解與投保
四、生育觀念與保障期望
五、簡要結論
第二節 保障方式
一、資料來源背景及其他
二、保險支齣水平、類型與普及程度
三、影響農村保險事業推進的農傢因素:一般統計分析
四、影響農村保險事業推進的農傢因素:計量經濟分析
五、結論性評述
第三節 農業保險
一、文獻迴顧及問題的提齣
二、農業保險製度框架之比較
三、簡要結論
附錄一:我的處女作
附錄二:主要論著目錄
附錄三:我的三十年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