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高茲 齣身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商人傢庭,原名為霍斯特,父親是皈依天主教的猶太人。反猶運動興起後,他於1939年來到中立國瑞士洛桑讀書學習,學習化學。1946年,他結識瞭來這裏舉辦講座的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讓·保羅·薩特。1949年他與女友多莉娜結婚並定居巴黎。他曾以米歇爾·博斯凱的筆名活躍在巴黎知識界。1955年開始以戈爾茲為名發錶作品。高茲先是在《巴黎快報》工作,後在1961年進入《現代》雜誌編委會,是主要策劃者之一,直到 1983年。他還是《新觀察傢》創辦者之一,主持經濟欄目。他發錶的第一本書《叛徒》是自傳體論著,由薩特寫序。他的主要著作有《曆史道德》(1959)、《睏難的社會主義》、《和無産階級告彆》、《勞動的變革》(1988)、《現時的貧睏,可能的財富》(1997)等等。
袁筱一,法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法語係,主要譯作有《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盧梭著)、《外麵的世界》(杜拉斯著)、《流浪的星星》(勒剋萊齊奧著)、《生活在彆處》(米蘭•昆德拉著)、《法蘭西組麯》(伊萊娜•內米諾夫斯基著)等,著有《文字•傳奇——法國現代經典作傢與作品》、《我目光下的你》、《最難的事》等。
会知道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两个北京的朋友各自去看了一场《安德鲁与多莉妮》并强烈推荐,然后这本书作为原著,也就理所当然地加入了我的“想读”列表。 很薄的小书,中午花了半个小时翻完,然后我坐下来,想着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看过周围的人,以及长久以来我对于感情的理解,想...
評分年少自信的时候,我曾经说,我想要和某个人相守,但不想要结婚。因为婚姻有什么用呢?对于能够在一起的人、对于不能在一起的人,它都没有什么用。 后来在多年的犹豫之后,我才明白我犹豫的原因。当我成长为一个女人而不再是一个无性的少年之后,婚姻的法律意义从这个女人的眼...
評分 評分八十四岁时,高兹写下了这篇情深意浓的情书,打开家中的煤气,与妻子坦然接受死亡,带着他们的爱情离开人世。这让我想到了我爷爷奶奶的爱情。他们相伴一生,不知有没有说过我爱你,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这样强烈地意识到过自己离不开对方,但每个人相爱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
Nous aimerions chacun ne pas avoir à suivre à la mort de l'autre. Nous nous sommes souvent dit que si, par impossible, nous avions une seconde vie, nous voudrions le passer ensemble.
评分A和D在愛情中的睿智非常值得學習啊。亦需常復習,與自己的真心愛人復習。
评分看到最後很難過瞭,因為知道Gorz在幾年前離世,不知道誰先離開瞭誰…
评分看到最後很難過瞭,因為知道Gorz在幾年前離世,不知道誰先離開瞭誰…
评分被幾個金句吸引過來的,卻發現不過是托派知識分子自相矛盾的無病呻吟。很難相信這類人心中有真正對於個體的“愛情”,“死亡”也不過是在為其抽象的理念完成注解罷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