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内容简介:当我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舅舅,使我爱上书籍和图画,他答应带我去探险,一次难以惠怀的探险——他带我到鹿特丹的一个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我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拿着一把巨大的钥匙,它绝对能够和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为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顶部的神秘大门。他说:“当你们想出来的时候,拉拉铃就可以了。”话音刚落。他关上了大门,生锈的铰链还发出吱吱的声音,一下子我们就与熙熙攘攘的街道隔绝了,大门把我们锁在了一个全新的陌生世界里。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1903年赴美国,在康乃尔大学完成本科课程,1911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出版《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
房龙一生出版的书籍达30多种,他以人文主义的目光,通过睿智的语言将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几乎全部复述了一遍,他的绝大部分著作均是风靡世界的畅销书。
房龙多才多艺,精通10种文字,拉得一手优美的小提琴,还能画画,他所有著作的插图全部出自自己的手笔。
“人类有一个通病,就是厚古薄今。总是认为古典的就是经典的,而现世的往往是平庸的。” ——房龙。 喜欢房龙,喜欢他用随笔式的轻快文字与漫谈中将枯燥深奥的知识简化,将掩埋的历史真相抽丝剥茧,将读者的心灵无声滋润。 喜欢房龙,喜欢这位“美利坚的白居易”,喜欢他文字中...
评分就像书评写的一样,这是一本很耐读的历史读物, 然而当我兴致勃勃把它读完,发现并不像我预期的那样好, 也许是我也开始渐渐习惯了读那些枯燥的存历史读物了, 面对这样一本文字优美的好像一部小说或故事集一样的书, 竟感到很不对味,似乎看过之后,也没长多少知识, 因为有些...
评分记得初中时人教版的课本上一篇《宽恕》的序言,记住了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名字。大约十年过去了,偶然间发现《人类的故事》的作者也是这位大师,就决定看看。说到这儿,我突然觉得挺讽刺的,上学时给了我们大把的时间去学习,都没有一点儿想看的意思,而今毕业,却对书籍念念...
评分这本书我读得还是很失败的。最近读《明朝那些事儿》,更发现了这点。我向来不适合读《人类的故事》《苏菲的世界》这样的书(虽然是都读完了),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又懒得刻意记些人名什么的,搞得前面读得查理大帝还很嗨后面就忘了他是哪国的了。我是不是上twitter上得话唠了...
评分读此书前半段,惊异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的排他性让罗马的自由信仰“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的明智原则收到了冲击。“当野蛮和愚昧的洪水横扫大地,冲毁就有的秩序,要指导生活之舟在惊涛骇浪中把握航向,古希腊哲学家的行为准则便显得有些模糊而不...
太阳底下无新事,人类也一直在重蹈覆辙呀……前人的失败并不能让我们总结教训,因为人类并不是单一个体吧?虽然科技进步,但人性始终统一。
评分关于英语渣子读西洋史,最大的困难来自那些陷入自嗨模式的长名,比如:“霍亨施陶芬家族,有一个叫人弗里德里希,他通常被称为红胡子巴巴。”
评分不错的书 房龙的书一向不错 只是太倾向欧洲 不可也情有可原
评分其实作者还是颇有几分偏见,东方人的文化曾比欧洲人优秀的多,可提及的却少之又少。本书的十分之七都是讲述欧洲的发展,十分之二讲述非洲。但我很喜欢他描述“公元一万年”的场景,而我在这个在本书出版后将近一百年后的时候,阅读了这本书,也是有了几分感慨。
评分世界史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