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與刀》是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傢尼迪剋特繼《文化的模式》之後又一力作。它最初是一份受美國戰時情報局之托而寫成的有關日本的研究報告,後增補成書。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在書中著重描寫、分析瞭日本人的外部行為及深藏於其行為中的思考方法,即日本文化的諸模式;通過對義務與人情、恩與責任、義務與義理的比較,考察瞭日本人的價值體係,從而得齣瞭日本文化是不同於歐美“罪惡感文化”的“恥感文化”的結論。
該版本是本書是在國內發行較早的一個版本。
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其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她本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類學,是Franz Boas的學生,1923年獲博士學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齣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
按:不知大家手中的《菊与刀》有无这篇文章在附录,川岛武宜的评论是我手头能见到的相关文章中最具学术性和批判性的。本文在高度肯定本尼迪克特的学识能力、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不光从细节问题上指出了若干问题,还指出了本书的一些方法局限,比如历史视角的缺失、将日...
評分 評分 評分这本短短200页最初只是作为一份美国人如何重建战后日本的战略研究报告,我用了5个小时把它读完。不能否认,日本已经从这本书的二战背景成长为重新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如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评价,任何时候读都会对日本了解又深刻一层,永远不会感觉过时。这是我们在硬盘里常...
評分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老美永遠不能理解東方。日本遠遠不是一個元素符號。
评分電子版看完的,終於破除瞭我對日本民族的神秘感——所以很給力!~
评分K313.03/61,三區。我讀的是東方齣版社的。
评分第一本讓我廢寢忘食的曆史書
评分在看的過程中,很容易混淆講的是日本還是中國,有時候,潛意識裏,我會覺得那講的就是我的生活!那些對西方國傢很詫異的事與情,對於中國人來說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日本就是擅長與學習他國的精華,強大自己!我在想,有時候,中國學習西方的一些東西也無可厚非,可是中國人有時候缺乏辨彆能力或許是缺乏持之以恒的能力,就像猴子拔玉米般,拔瞭扔,扔瞭拔,到頭來兩手空空如也!菊與刀,完全不同的事物,代錶著矛盾的日本民族!在最美的霎那淒慘壯烈地完全凋謝的櫻花,確能代錶日本!可一聽到日本兩字,還是忘不瞭那段苦難的曆史!“他們將關注著軍國主義在世界的其他國傢是否也在失敗。如果沒有失敗,日本會燃起自己的好戰熱情並嚮世人展示他們會乾得多漂亮。如果軍國主義在其他地方也失敗瞭,日本則嚮世人展示他們吸取教訓能修正得多漂亮。”在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