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1921年生於北京,原籍湖南,西南聯大曆史係畢業。曾任中國社科院曆史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德國馬堡大學客座教授。多年緻力於中國思想史、西方思想史、曆史哲學的教學與研究。譯述康德、盧梭、羅素、帕斯卡、孔多塞等西方思想傢的學術經典20餘種。論著先後結集為《曆史與曆史學》(香港,牛津大學齣版社)、《曆史理性批判論集》(北京,清華大學齣版社)、《中西文化交流史論》(北京,中國青年齣版社)等。
《上學記(修訂版)》內容簡介:“中國文庫”主要收選加世紀以來我國齣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麵的優秀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國百餘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産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啓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韆鞦、傳之久遠。“中國文庫”收集百餘年來的名著分類齣版,便是以新世紀的曆史視野和現實視角,對20世紀齣版業績的宏觀迴顧,對未來齣版事業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齣貢獻。
大凡名著,總是生命不老,且曆久彌新、常溫常新的好書。中國人有“萬捲藏書宜子弟”的優良傳統,更有當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要求,中華大地讀書熱潮空前高漲。“中國文庫”選輯名著奉獻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齣版人的社會責任心和曆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百城,與睿智的專傢學者對話,以此獲得豐富學養,實現人的全麵發展。
為此,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錶”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堅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的廣闊視野,披沙揀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賾索隱的嚴謹態度,投入到這項規模宏大的齣版工程中來。
对弗里德曼“国民党战败论”的一个补充 [读品]李华芳 今天读何兆武的《上学记》,因为[读品]里不止一个人向我推荐这本书了,罗卫东师还专门写了一个文章给[读品]。在这种情况下,我无法漠视。 我对历史很外行,喜欢的也只是专业史,例如《家庭史》一类的年鉴派作品。一来做...
評分周日下午去学而优书店坐了几个小时,翻了小半本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走时放不下,就买了回家。记得那年,系里领导本着培养学风扩展学识的初衷,一学期时间,花大价钱请了一批相关专业的老前辈来作讲座,出面的X老师主攻西方政治思想史,故而何兆武先生也在其列。只是吾生愚...
評分谈起现在的大学,潜规则、学术腐败、教授行政化、占据了大家的话题。以至于都忘了大学也曾是个做学问、育人才的象牙塔。而大师和教授,自然也同有关大学的污言秽语一起成为了贬义词。 这时许多人又会想起中国大学的黄金时期——西南联大。战乱的年代,学生老师们一路逃难,哪里...
評分2006-12-8 星期五(Friday) 何兆武先生的口述自传《上学记》主要是对学生时代的追忆,里面最吸引我的不是那些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西南联大教授某某值一块钱某某值一毛钱某某只值一分钱之类的名人掌故,而是何先生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其中尤以他对幸福的见解最...
評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文人骚客自古即是诗歌或是史传传诵的对象,但也是最无德的一群人,有人统计中国文人共同的卑鄙行为——相互攻讦、向上告密、陷害、捕风捉影、落井下石、作伪证、搞逼供信……直到根本莫...
何兆武先生的人生觀,至少是很對我胃口的……
评分從這本書中讀到瞭何先生關於幸福、關於讀書、關於交友等多方麵的見解,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也有一種直擊心底的暢快!也見識瞭他們那一代人的傢國情仇,不得不說是時代造就瞭他們那一代人——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普世價值觀以及學術自由帶來的創造性!
评分讀第二遍。
评分P91 當我們的思想解釋不通的時候,就得另換一個坐標,不能死硬地按原來的模式去套。我想曆史上、學術上、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大概都需要坐標的轉換,有些用原來的坐標解釋不通瞭,卻仍在那裏生搬硬套,那是行不通的。 P97 “江山代有人纔齣”,人纔永遠都有,每個時代,每個國傢不會相差太多,問題是給不給他以自由發展的條件。我以為,一個所謂好的體製應該是最大限度地允許人的自由。沒有求知的自由,沒有思想的自由,沒有個性的發展,就沒有個人的創造力,而個人的獨創能力實際上纔是真正的第一生産力。 P169 因為科學總需要不斷翻新,如果沒有民主的話,那就隻能獨裁、定於一尊瞭,誰代錶真理就得聽誰的,大傢都成為一傢思想的奴隸,科學就沒有進步瞭。
评分在最壞的時代也可做最好的自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