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罗尔斯(John Rawls, 1921—2002),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1921 年生于马里兰州, 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 1950 年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 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 (1950 – 1952 ), 康奈尔大学 ( 1953 – 1962 ), 哈佛大学 ( 1962 -2002 ) 任教。 罗尔斯自50年代起便潜心于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正义论》(1971) 是他集其论文之精粹并经过重新思考而形成的一部完整而一贯的理论著作。罗尔斯还出版了其它专著:《政治自由主义》 (1993), 《万民法》 (1999), 《道德哲学史讲演》 (2000)。 《正义论》已被誉为二战后政治哲学、伦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将被列入历史经典名著之林。
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 其他理论, 如直觉主义, 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 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 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 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 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发表于《南方周末》“副刊/秘密书架”(2011年5月26日)。发表时被编辑直接改名为《周濂的书单》。其实只是我的秘密书架,与个人的学术经历有关,所列书目绝没有囊括我所认为的好书。) 周 濂 我至今仍在四处宣称,当年选择报考哲学系,不是因为高中政治学的好,而是因为我...
评分用“多元”实现正义 对“自由”和“平等”这对不可调和矛盾的永恒追求,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周四的时候讲了“7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后殖民时期/后现代的人类学”。带着启蒙——现代主义——理想的西方殖民者在二战之后到20世纪中期,渐渐反思了单一的一元化“进步观...
评分读《正义论》 先说几句题外话,当看完《正义论》的那一刻,我不禁暗自松了口气。这本书我读得颇感吃力,不仅是因为近600页的厚度,更是因为它的内容。书中许多理论概念及其关系、某些量化图表的分析以及一系列相关体系的逻辑推演...
评分读了一个多月进度超慢,深涩难道,往往读的前后不搭,比哈耶克的那本《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不相上下,读的我都想吐了,下了个英文版本,准备看看原文的看好读不。
评分没事读这个消遣的人 都太他母亲的牛逼闪闪了
评分雍容华美,大师的气度,大师的格局,大师的笔调,大师的情怀。13/6/20读毕,其实只看guo第一编"理论",第二编“制度”、第三编"目的"囫囵翻过罢了。
评分尽管这是一部激进的平等主义的著作,但却并不是一部彻底的书。其视域甚至没有超出日常生活经验的深度。罗尔斯甚至没有从希特勒式的恐怖中得出独特的抑或新颖的问题。他的著作毋宁是对功利主义的一个修正。他的意识是美国式的,至多是盎格鲁撒克逊式的。他致力的问题是已经取得自由的民族的公民自由,是已经臻至繁荣的国家财富的再分配。他的讨论充满着对民主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带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性,但却忘记了先于它的种种行径,也没有预期促成它的野蛮。内容上激进,证法上相对就显得平庸。一个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在面对强有力地攻击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敌人,如果不能强有力地进行反击,就无从压制道德虚无主义。
评分没事读这个消遣的人 都太他母亲的牛逼闪闪了
评分之前读过好几种阐释、批评罗尔斯的专门著作,但直到最近,才抽出足够的时间,将其大著《正义论》通读一遍。罗尔斯捍卫自由权的优先性,森对此批评说,这相当极端。在诸价值中,要论证自由的绝对优先性,我承认有其困难。但我相信,在多元化的现代语境中,政治自由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必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