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波德裏亞(1929—2007) 法國哲學傢、社會學傢、後現代理論傢。先後任教於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寫瞭一係列分析當代社會文化現象、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的著作,産生瞭廣泛的世界性影響。其代錶作主要有《消費社會》、《物體係》、《生産之鏡》、《象徵交換與死亡》、《冷記憶》、《美國》、《完美的罪行》等。這本《論誘惑》是其中晚期的思想代錶作。
众所周知,波德里亚以其拟像-拟真理论而闻名于世。但在1979年,他写下令人费解的《论诱惑》,从题目来看,其兴趣似乎由拟真逻辑转向了对施魅的分析。说这本书令人费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诱惑的内涵暧昧不清。它始终处于反向的理论建构中,与波德里亚在此之前的哲...
評分说实话,外文书译本的阅读,翻译确实无比重要。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不想说了,太差了。就以全书的第一段来说明吧。 PS:我不懂法文,是参考英文的。参考的是Brian Singer翻译版的Seduction。 Brian Singer翻译的英文版: A fixed destiny weighs on seduction. For ...
評分说实话,外文书译本的阅读,翻译确实无比重要。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不想说了,太差了。就以全书的第一段来说明吧。 PS:我不懂法文,是参考英文的。参考的是Brian Singer翻译版的Seduction。 Brian Singer翻译的英文版: A fixed destiny weighs on seduction. For ...
評分张新木老师继《冷记忆》(1-5卷)之后的又一部译作。这一次,张老师似乎更理解波德里亚了,文字干净,头头是道,并且有点严肃。是的,诱惑从来不打算轻佻,尽管人们总乐于误解它,乐于享受它,甚至乐于侵犯它。幸亏有这一次,《论诱惑》很慎重的出版了。终于可以好好地读诱惑,...
評分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在关于中晚期鲍德里亚的研究中,他于1979年出版的《论诱惑》一书的思想主旨始终是一个难以参透的学术盲点。人们通常无法理解突现的“诱惑”概念在鲍德里亚思想逻辑全程中的地位。于是,诱惑概念常常被误读为对生产、功利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