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著名作家,怪异鬼才,“日本传统文学的骄子”,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该奖候选人。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认为三岛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齐名,是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之一。美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权威唐纳德·金认为三岛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才作家”。
三岛在文学上探索着多种的艺术道路,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于一身,特别是采取日本古典主义与希腊古典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描写男性的生与死的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各方公认的。在美学的追求上,三岛着力于对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
以生活为题材向艺术挑战,以肉体为本向精神挑战,这便是三岛作品的真正意义。
三岛主要代表作品有《金阁寺》、《潮骚》、《假面的告白》、《春雪》、《奔马》、《禁色》、《镜子之家》等。
《春雪》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川端康成把《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华的升华”。三岛本人曾总结说:“《春雪》是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即写所谓‘柔弱纤细’或‘和魂’”。
长篇小说,于1966年脱稿。超长篇巨作《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一部。
它描写清显与聪子的爱情纠葛,因为清显在对聪子的爱慕中孕育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聪子没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皇上的敕许,与治典亲王订了婚。此时清显通过友人本多与聪子保持联系,向聪于求爱,聪子在惶惑中与情显发生了关系。结局清显忧郁死去,聪子削发为尼。作者的这部作品在纯爱中也贯穿了“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的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发现美、创造美,又毁灭了美。在这里,三岛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小说也因而浸润着东方艺术的神秘色彩。
里加:他叫川又成康,虽然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华。 山女:川又成康?……好像在哪听说过。 壁女:是川端康成。 山女:哦。对,对。 里加:我认为他将来会像川端康成一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不知为何,当我试图为这篇刍议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的文字觅一个引子时,我扬弃了这...
评分网购,等得不久. 拿到书,翻到第一页,就懊丧到不行——封面上毫无提示,扉页上却在题目之后赫然印着“节选”。 因为电影《春雪》,才对书有了兴趣。本来是想对原书有个完整的了解,绕了个大圈子,却只看到节选。 节选的弊端在于,你根本不知道删节的那些部分是否重要,是否优...
评分三岛由纪夫死于一场失败了的政变。当时,他劫持了自卫队的高级军官,并向在场的士兵发表演说遭到哄笑后,退回房间内切腹自杀。 正因为这个过程太过清晰,反而使他的死笼罩上一层厚厚的迷雾。就在当天,他完成了《丰饶之海》的最后一部《天人五衰》,他本人并没有像全书结尾那样...
评分 评分在很大程度上,《春雪》中悲剧的酿成也许应归咎于清显的青涩与任性。但我的观点是聪子也难逃其咎,绝非清清白白。或者,这并非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他俩人谁都没错,只是不配而已。他们因彼此的外在美与优雅互相吸引,但内在却相互排斥。很难想象他俩人能作为夫妻天长地久,...
“那是此生此世,无法再次听到的松涛…”
评分清显的自负和纠结以及对禁忌的挑战,终把自己推入死境。而聪子的优雅隐忍与决绝,在其落发为尼遁入空门之后便也化为了乌有。一段纤细轻灵却又闪动着死之冥光的恋情,就这样夭亡于翩跹纷乱的春雪之中了。清显弥留时的一句“会见面的,还会再见面的,在瀑布下。”在挚友本多看来或许只是他一贯梦的残喘,然十几年后,当《奔马》中的本多于瀑布下偶然瞥见前学仆饭沼之子勋的身上和清显相同位置的三颗痣后,那句“在瀑布下”的预言便真真应验了。我在读到这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仿佛已坠入进去,不愿醒来。赶在文译《春雪》面市之前再读唐译,得说并不觉得后者译笔有什么问题,当然对前者译作的期待,还是强烈的。毕竟《春雪》是三岛文学汪洋中的瑰丽之作,这点我坚信不疑。
评分这下是真的折服于三岛无与伦比的直觉和隐喻。洗练、精准,又饱含他标志性的纤细、颓唐。故事倒也简单:她给他带来了兴趣,他就一直甘当不愉快的俘虏。
评分唐月梅译笔很好,但是居然把北一辉(同盟会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因试图调查宋教仁被刺案被遣送回日本。二二六事件后被处决。)翻译成“北辉次郎”,真是低级错误。要不是后面跟着北一辉的名著《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我还以为这个次郎是他弟弟。
评分感想:长得丑的就别文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