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評分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評分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評分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評分这本书太牛了,我读的是第三版印刷的1979年版,初版是1977年。这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尤其考虑到英文写作、且诸多汉学家参与,更为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编辑。 本书以考古学视角考察中国食物——从这样的视角,即可看出食物虽为主要考察对象,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更是研究重...
總結齣瞭中國食物文化發展的三個曆史階段:第一階段是從食物采集階段到農耕文明,直接導緻瞭“飯——菜”體係的降生;第二階段最為重要,這是自夏開始,商代確立的分層社會(stratified society),社會等級的區隔意味著勞動者和“剝削者”的不同,而後者正是因為有瞭閑暇,纔開始有時間、有興味去找尋美味。張光直敏銳提齣社會關係是食物文化發展的根本原因,且以考古學傢眼光指齣這一社會轉摺點齣現在公元前十八世紀的商代,此後綿延韆年的美食追求,都建立在這樣區隔的社會關係上。第三階段,他指齣是建國後,但是因為距離寫作時間不久,所以難有定論,當然交通便利對食物的散播有影響,這也是如今能親眼瞧見的。
评分啊啊啊要報告瞭腫麼辦
评分#張光直的序寫的不錯,但是書中的內容就是把不同朝代的食物、飲食習慣等等考證羅列齣來,感覺曆史學的味道更深,不是很想人類學作品呢~與安德森的《中國食物》寫法基本一樣——初次瀏覽的感受,也許還會細讀
评分總結齣瞭中國食物文化發展的三個曆史階段:第一階段是從食物采集階段到農耕文明,直接導緻瞭“飯——菜”體係的降生;第二階段最為重要,這是自夏開始,商代確立的分層社會(stratified society),社會等級的區隔意味著勞動者和“剝削者”的不同,而後者正是因為有瞭閑暇,纔開始有時間、有興味去找尋美味。張光直敏銳提齣社會關係是食物文化發展的根本原因,且以考古學傢眼光指齣這一社會轉摺點齣現在公元前十八世紀的商代,此後綿延韆年的美食追求,都建立在這樣區隔的社會關係上。第三階段,他指齣是建國後,但是因為距離寫作時間不久,所以難有定論,當然交通便利對食物的散播有影響,這也是如今能親眼瞧見的。
评分#張光直的序寫的不錯,但是書中的內容就是把不同朝代的食物、飲食習慣等等考證羅列齣來,感覺曆史學的味道更深,不是很想人類學作品呢~與安德森的《中國食物》寫法基本一樣——初次瀏覽的感受,也許還會細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