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内部印行,注释是由姜德明鼓动唐弢先生做的。当时姜表示反之是内部印的,注释尽可详细些。结果释文的字数竟超过了本文。姜德明在征得唐弢先生的同意后略作删节。当时范用先生见了,决定以人民出版社的名义公开发行,释文又经唐弢先生加以修订。
74年5月北京一刷,国棉六厂馆藏,11年2月8日,1元以购之,5日后,昨毕。 如此书,如此年代,竟然京刷,意外。馆藏,几近新,含借书卡,无借阅记录,可惜。 大先生写文字谈话,章黄门外,也算有根基,所以开头写的比结尾好。 注释是亮点,第9页,9注,引《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评分74年5月北京一刷,国棉六厂馆藏,11年2月8日,1元以购之,5日后,昨毕。 如此书,如此年代,竟然京刷,意外。馆藏,几近新,含借书卡,无借阅记录,可惜。 大先生写文字谈话,章黄门外,也算有根基,所以开头写的比结尾好。 注释是亮点,第9页,9注,引《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评分74年5月北京一刷,国棉六厂馆藏,11年2月8日,1元以购之,5日后,昨毕。 如此书,如此年代,竟然京刷,意外。馆藏,几近新,含借书卡,无借阅记录,可惜。 大先生写文字谈话,章黄门外,也算有根基,所以开头写的比结尾好。 注释是亮点,第9页,9注,引《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评分74年5月北京一刷,国棉六厂馆藏,11年2月8日,1元以购之,5日后,昨毕。 如此书,如此年代,竟然京刷,意外。馆藏,几近新,含借书卡,无借阅记录,可惜。 大先生写文字谈话,章黄门外,也算有根基,所以开头写的比结尾好。 注释是亮点,第9页,9注,引《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评分74年5月北京一刷,国棉六厂馆藏,11年2月8日,1元以购之,5日后,昨毕。 如此书,如此年代,竟然京刷,意外。馆藏,几近新,含借书卡,无借阅记录,可惜。 大先生写文字谈话,章黄门外,也算有根基,所以开头写的比结尾好。 注释是亮点,第9页,9注,引《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迅哥儿太逗了。。。
评分“总之,单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要许多人做:大众和先驱,要各式的人做:教育家,文学家,言语学家…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这拉纤或把舵的好方法,虽然也可以口谈,但大抵得益于实验,无论怎么看风看水,目的只是一个:向前。”
评分不错的小书。没有背景注释如何能读鲁迅的杂文呢,这样的隔膜会造成淘汰么?10年12月
评分一个怀旧的傍晚!!!!和小时候一模一样的封面!!!!!!!!!
评分这个版本的注释很有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