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合,还是预谋?
2004年年末的印度洋大海啸余波未息,在印度的马哈巴利普兰,曾经汹涌的海水缓缓退去,露出原本深藏在沙下的大片遗迹。一时间,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两千多年前的遗迹石刻重见天日后引起一片哗然,被海水侵蚀却依稀可辨的古老梵文令人毛骨悚然,莫非这场防不胜防的大海啸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被预言?
看那多如何抽丝剥茧,逐一破解“神的密码”……
那多,曾经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后来因为对睡懒觉的迫切生理需要,跳槽到了媒体,成为一名记者,终于等到懒觉睡厌的时候,开始对记者这项最自由的工作感到不自由,终于辞职在家一心写作。由于向来想象力丰富,夜晚穿梭在梦境与梦境之间,一切真实在那多脑中都会形成奇幻的映射,而新闻记者写文章却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一丝不苟,剧烈的反差终于在某一天找到突破口,火山般喷发出来,结成一个个的故事。
新奇的幻境在那多脑中不断形成,有的荒诞而搞笑,于是有了《三国事件薄》;有的神秘而诡异,于是有了《那多手记》;有的在宿命中有着令人回肠的爱情,于是有了《星座爱情小说》,那多变幻着角色,在各个幻境间跳跃,不亦乐乎。对许多一辈子只有一两次风格突变甚至一个风格到老的作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而对那多,却是天赋本能,信手拈来。
那多对自己的作品只有一个要求——好看。无心追求在文学史上有何建树,对他来说,只要读者觉得好看,就已经足够。
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那多的悬疑系列,享受那种从未知一步步触摸到真相,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的感觉。晚上无聊的政治课上一口气读完了《神的密码》,密码解开之时,也是故事终结之刻。 最终给出的密码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所谓的纳须弥于芥子,一沙一世界并非仅限于思维,也是整个宇...
评分曾经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如果一个细胞有思想,任它再怎么想破脑袋也不会想明白人的存在。 最后,那多揭开的谜底——世界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是他本人的世界观,但真相,谁知道呢。
评分其实,在没看这书之前,在我学过有关原子结构之后,我就想过宇宙是不是就象原子那样排列的运动着,我们的地球,太阳系,甚至银河系就象一个原子一样,我们在地球生活也象那样,真的和这书写的一样,看到结尾我有点失望,因为这个问题我很早就想过..........
评分其实,在没看这书之前,在我学过有关原子结构之后,我就想过宇宙是不是就象原子那样排列的运动着,我们的地球,太阳系,甚至银河系就象一个原子一样,我们在地球生活也象那样,真的和这书写的一样,看到结尾我有点失望,因为这个问题我很早就想过..........
评分哦,原来是一沙一世界。 看到这里终于释然。 他说哲学科技、佛经奥义,还说环保式的文明、自杀式的文明,说得深入浅出,言之凿凿,差点、又以为是真的了。 这篇虽不引人入胜,也没怪力乱神,但我就是觉得深刻了。力荐。 唯一bug,禅宗说的是: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书里...
满适合旅途消遣
评分这个结论早在我十岁上下的时候就悟出来了【不过看到“手掌中有亿万个宇宙”的时候还是燃了一下】,软到不能更软的科幻,看着一乐就好~
评分一沙一世界。
评分剧情发展过程比较无聊- -不过所表达内容和我经常想的东西一模一样啊(大概人人都这样想过吧)
评分这本记忆中有点难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