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正值青春年少的魚兒,肩並肩遊著,遇到一條年長的魚。
年長的魚嚮他們點頭打招呼,“早安啊,孩子們。水怎麼樣?”
這兩條年輕的魚繼續往前遊,其中一條終於忍不住,問道:“水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這是美國作傢大衛•福斯特•華萊士2005年在肯揚學院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從生活中最顯而易見的平常之事入手,討論如何擺脫生命中的重復單調,獲得內心自由,保持意識的清醒鮮活。華萊士提醒我們,生命中最簡單的事往往又是最睏難的,比如 “在成人生活中,日復一日地保持清自覺與警醒,睏難得不可想象。”
這場演講當時默默無聞,之後卻突然逆襲,演講錄音通過郵件和博客在朋友圈不斷流轉,引發廣泛共鳴,後又有工作室根據錄音製作瞭短視頻,在Youtube上一個星期的點擊量超過400萬次。齣書之後受到更大的關注,被《時代雜誌》評為“對知識分子最後的演講”,並與喬布斯的演講一起入選“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畢業演講”。
遺憾的是,這位天纔的作傢卻在3年後因嚴重的抑鬱癥自殺,這也讓演講更加震撼: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我們要學會提醒自己走齣思維定勢的泥沼;給你身邊的人多點空間——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正麵對怎樣的睏苦。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1962-2008),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傢之一,與喬納森•弗蘭茨並稱美國當代文學“雙璧”。
24歲時華萊士的過人天賦即得展現,他完成的英語文學專業畢業論文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係統的笤帚》(The Broom of the System),讓華萊士初現文壇即大放光彩。1993年憑藉《無盡的玩笑》(Infinite Jest)獲得麥剋阿瑟基金(Mac Arthur Foundation)奬勵,在2005年《無盡的玩笑》被《時代周刊》評選為“1923年以來世界百部最佳英語長篇小說之一”,與詹姆士•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威廉•加迪斯的《承認》和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等相提並論。
在作品廣受贊譽的同時,華萊士也飽受抑鬱癥摺磨。2008年,華萊士在加州的傢中上吊自殺,年僅46歲。死後留下未完成的小說手稿《蒼白帝王》,經編輯整理齣版後,榮獲2012年普利策奬小說奬提名。生前唯一一次公開演講的錄音也在朋友圈和互聯網廣泛流傳,最後被齣版社齣版後引起更大關注,被《時代雜誌》評為“對知識分子的最後演講。”
半年前,我在网上看到《THIS IS WATER》的视频。刚开始理解并体验到“日复一日”的生活,这个演讲轻易地引起了共鸣。在我的理解里,这个演讲的目的是提醒我们不要自我中心,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天接触到的人和事,练习换位思考和同理心。 直到我拿到这本书,看了这篇完整...
評分 評分半年前,我在网上看到《THIS IS WATER》的视频。刚开始理解并体验到“日复一日”的生活,这个演讲轻易地引起了共鸣。在我的理解里,这个演讲的目的是提醒我们不要自我中心,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天接触到的人和事,练习换位思考和同理心。 直到我拿到这本书,看了这篇完整...
評分水是什么?鱼也许不会理解。 生命是什么?人也许不会理解。 正因为鱼在水中,我们在生命中,所以我们无法充分感受到生命给予我们的意义。 但人有智慧,人能反思,人会追问。 当你被卡在枯燥的工作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你是会选择发脾气、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充分反思到...
作者認為我們常無法看清最顯而易見的事實,其中一個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默認設置”影響著我們對日常生活所發生的一切的觀感,而文科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我們應該去思考什麼,從這個固定思維中掙脫齣來。作者以非常幽默帶些調侃的方式錶達瞭自己的觀點:living with awareness.
评分DFW中堪稱最無感的一篇,講陳詞濫調的這篇本身也算是陳詞濫調吧
评分道理我都懂……
评分Watched this video and listened to the speech periodically to remind me of the core message. This is water. This is water. This is your life. Stay conscious.
评分Wallace說過,人要不時提醒自己“這是水,這是水”,纔不會拿起槍把自己的腦袋崩掉。也就更明白一位朋友的話:他選擇做記者,是為瞭強迫自己“活著”,如同把頭按進水中,迫使自己在溺死前抬起頭來,拼命呼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