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关系学与国家》内容为:关系、人情和面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无论置身何处都会明白的。但是由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情况,一种被命名为“关系学”的东西便由此诞生。关系学在世界上也由此演变出了其最为复杂缜密的形式、并成为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该书力图呈现在1980年到1990年间,关系在中国大陆是如何运作并将这一系列的实践置于国家再分配经济,初现端倪的市场经济以及毛崇拜的背景当中去。笔者沿着古代关系学的谱系,追踪到清代之前对建立国家官僚权力的法家形成抵制的儒家伦理制度。二十世纪,关系学在掀起密集的关系学网络并阻止和切断国家机器垂直运作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杨美惠出生于台北,曾在多个国家生活居住过。杨女士曾就读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人类学与中国文学专业,并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她初次踏上中国大陆是在1981年,并先后在此居住了三年有余。杨女士的著作包括《她们的空间:转型中国的女性公共空间》(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宗教的狂热:现代性与国家形式的苦恼》(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8)。她还制作了两部纪录片:"透过中国女性的眼睛"(女性电影制作,1997)"中国温州乡村的'公''私'领域"(1994)。杨女士现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芭芭拉分校宗教研究和东亚研究的教授。目前,杨女士正在撰写一本关于温州乡村盛行宗教及仪式再生的著作,名为《现代性的再次狂欢:国家主权,制度经济以及中国沿海固有的民间秩序》。
今天我读了杨美惠的《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一书,实话说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本书。理由很多,但在这个日志里,我只想谈最近一连串读书后对一个特定民族志做法的疑惑。 之前教主发给我杨最近的一本做宗教的论文选,一直搁着没看。《礼物》这本书的台湾版我很早就买来了,先前也是...
评分 评分理论和田野结合得比较好的一本书,国学数典上有这本书的英文电子版,貌似国学现在残了还是废了,要看英文版的可以站内短信告知邮箱,偶发给你
评分关系,无论在哪种社会、哪个国家,都是人们借以生存于世上的一种必要手段,有的人天资不足,反而更要采取这种弥补措施以求立足和发展。有的学说用关系来定义人。但是,对于中国语境,关系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变化展现出其意义的复杂性来:在官方话语中,关系被完完全全描述为“不...
评分翻译问题没有某些人说得那么夸张。
评分尽管作者是华人出身,但却对中国社会与文化非常隔膜,所做的两次田野调查也是浮皮潦草、蜻蜓点水。由于调查不扎实,所以作者只能在每一章里都讨论极其宏大和空洞的主题,泛泛而谈,缺乏清晰的问题意识。更为致命的是,作者根本没有对关系学领域最重要的文献进行梳理和阅读,导致其论述几乎没有问题历史脉络,其对于中国社会与人情的理解,以及跟相关理论展开的对话,很多都是南辕北辙。跟翟学伟老师的同主题研究相比,完全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评分杨美慧在1999年写的附录里表示自己附上了2002年发表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季刊”》上的评论文章┑( ̄Д  ̄)┍校者的语数英大概都是体育老师教的
评分很好的题材做成这个样子……零碎的讲了一些故事,就无穷的上纲上线。对于农业社会的“关系”缺乏横向的比较,纵向联系儒法与毛时代不是不可以,但是作者做的十分牵强,形散神散骗经费的一本人类学著作。
评分有一种烙印需要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