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生與中國社會學

留美生與中國社會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南開大學齣版社
作者:陳新華
出品人:
頁數:291
译者:
出版時間:2009-5
價格:1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10031399
叢書系列:中國學科現代轉型叢書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學術史
  • 近現代史
  • 社會學史
  • 留美生與中國
  • 大陸
  • 留美
  • 社會學
  • 中國社會
  • 文化衝擊
  • 身份認同
  • 比較社會學
  • 教育
  • 留學
  • 社會變遷
  • 學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留美生與中國社會學》為“中國學科現代轉型叢書”之一。主要內容包括:留美生研習社會學陣容之分析,從“知識引進”到“固化係科”——留美生與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化發展,學科化發展的鞏固完善與西學傳播的縱深化——留美生與中國社會學社及《社會學刊》,主流地位、改良色彩、美國化傾嚮——留美生社會學研究的個案剖析與比較分析,留美生與社會學中國化的探索等。

著者簡介

陳新華

祖籍上海。1993年至2003年就讀於南開大學曆史學院,先後獲曆史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深圳市委黨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文化史、城市史及城市文化的教學與研究。

圖書目錄

導言
緒論
一、選題緣起及研究意義
二、學術史
1.從留學教育的研究成果看留美生與社會學東漸的研究
2.社會學史領域內的相關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學科淵源
一、社會學的由來與發展
1.初創與形成——以歐洲為源頭
2.西學西漸——美國社會學的興起
二、社會學傳入中國
1.西學東漸與啓濛一一傳入之基本背景
2.從“群學”到“社會學”——國人傳播陣容的嬗變
第二章 留美生研習社會學陣容之分析
一、群體概貌
1.留美生內部學科分布與社會學
2.傳播陣容基本情況分析
二、事業之起點——留學生涯
1.動機與目標
2.學習麵麵觀
第三章 從“知識引進”到“固化係科”——留美生與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化發展
一、以大學係科為中心——中國社會學學科化的開端
二、留美生與中國大學社會學係的創建及發展——製度化知識領域的形成
1.中國大學早期社會學課程之開設與社會學係建立之一般情況
2.燕京大學社會學係——留美生學術理念下的典型
三、留美生與高校社會學課程的設置
1.留美生開設的課程
2.留美生與社會學課程的標準化
第四章 學科化發展的鞏固完善與西學傳播的縱深化——留美生與中國社會學社及《社會學刊》
一、專業性學術團體的創建與學術刊物的發行
1.餘天休與中國社會學會
2.留美生主持下的中國社會學社
二、留美生與《社會學刊》
1.《社會學刊》始末:編刊宗旨、刊物概況及其他
2.《社會學刊》編刊人與撰稿人之簡況分析
3.論文與篇幅之分析
第五章 主流地位、改良色彩、美國化傾嚮——留美生社會學研究的個案剖析與比較分析
一、綜閤學派的集大成者:孫本文
1.生平、師承與學術道路
2.孫本文關於社會學理論的探索與社會問題的研究
二、吳景超與芝加哥學派
1.吳景超其人
2.一脈相承:芝加哥學派熏陶下的都市社會學研究
二、留學地緣與學術流派一一留美生及社會學研究之不同流派
1.中國社會學的流派:不同的劃分及評說
2.留美生與留法生之區彆
3.留美生與馬剋思主義學派之爭
第六章 留美生與社會學中國化的探索
一、從實用主義的“價值取嚮”到“學術覺悟”——“社會學中國化”的發生動機
二、20年代晚期——1937:社會學中國化的初步探索
1.結閤本土的社會調查
2.本土特色的社會學理論體係及方法的建構
三、抗戰期間的中國化探索——以社區研究為主題
1.吳文藻與社區研究的發起
2.社區研究的成果
四、餘音繞梁:孫本文關於社會學中國化的藍圖計劃
結語
一、留美生傳播、研究社會學的特點
1.傳播內容全麵、深入、係統
2.學院派立場、改良傾嚮
3.注重社會學的學科化發展
4.美國化特徵
二、建構者與被建構者的角色衝突——圍繞中國化探索與舶來性質、依附品格
主要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流暢易讀,頗有收獲。清末始有留日風潮(56頁),民國則有留美風潮。孫本文上過留日生康寶忠的社會學課程,從而開始社會學的研習。1947年底的調查顯示,全國社會學教師143人,留美齣身的占49.7%,留美者占留洋者66.3%。(70頁)吳澤霖、潘光旦、吳景超都是在一個美國教員在清華開設的社會學課上纔對社會學産生興趣。(83頁)李景漢極重視社會調查。(88頁)學院派社會學努力與社會主義劃清界限,一貫堅持改良立場(104、147、151頁)。孫本文在主流學界影響甚大(194頁)。英美的學術傳統多有融閤(227頁),法國留學生則錶現不同特點,楊堃是一典型(232頁)。留美社會學者的學院派立場與改良立場明顯(274頁),這種立場和英美主流是一緻的。把持國內主流的留美社會學者不待見社會主義學者,怨恨已結。

评分

作為學術史的研究,很多部分的曆史事實存在缺損和細節還原得都很碎片化,有些內容全部轉自閻明的學術史著作。

评分

流暢易讀,頗有收獲。清末始有留日風潮(56頁),民國則有留美風潮。孫本文上過留日生康寶忠的社會學課程,從而開始社會學的研習。1947年底的調查顯示,全國社會學教師143人,留美齣身的占49.7%,留美者占留洋者66.3%。(70頁)吳澤霖、潘光旦、吳景超都是在一個美國教員在清華開設的社會學課上纔對社會學産生興趣。(83頁)李景漢極重視社會調查。(88頁)學院派社會學努力與社會主義劃清界限,一貫堅持改良立場(104、147、151頁)。孫本文在主流學界影響甚大(194頁)。英美的學術傳統多有融閤(227頁),法國留學生則錶現不同特點,楊堃是一典型(232頁)。留美社會學者的學院派立場與改良立場明顯(274頁),這種立場和英美主流是一緻的。把持國內主流的留美社會學者不待見社會主義學者,怨恨已結。

评分

作為學術史的研究,很多部分的曆史事實存在缺損和細節還原得都很碎片化,有些內容全部轉自閻明的學術史著作。

评分

作為學術史的研究,很多部分的曆史事實存在缺損和細節還原得都很碎片化,有些內容全部轉自閻明的學術史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