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興七圩人(今屬泰興虹橋鎮),畢業於蘇州中學。
1949年畢業於蘇北鹽城華中大學。同年赴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1949年渡江迴到蘇州,任新華社蘇州支社采訪員、《新蘇州報》記者八年。1955年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1956年發錶短篇小說《小巷深處》一舉成名,1957年調江蘇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因參加籌辦《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長期下放農村、工廠勞動改造,直至1978年纔返蘇州從事專業創作,並在此後主編瞭《蘇州雜誌》。自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曆任新華社蘇州支社采訪員,《蘇州日報》記者、工業組組長,江蘇省文聯專業作傢,蘇州市創作室專業作傢,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全國第六、七、八屆人大代錶,江蘇省作傢協會主席、蘇州市文聯副主席等。1955年開始發錶作品。在五十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麵都取得瞭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傢》、《美食傢》、《井》、《圍牆》、《清高》、《人之窩》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
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作品還被翻譯成英、法、日等語言,暢銷海外。
《美食傢》寫於1983年,為著名作傢陸文夫的代錶作。
小說巧妙地將一個純樸、耿直的革命乾部高小庭和一個一輩子沉湎於吃喝的資本傢硃自冶四十餘年的生活浮沉扭結在一起,以富於變化的敘述手法,將各色人物曆時四十年的生活匯閤在“吃”這一主題之上。主人公硃自冶好吃的不變性恰恰揭示瞭曆史的多變性,他的沉浮,反映瞭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具有豐富的曆史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作者善於以蘇州的風土人情、園林景緻、名菜佳肴、曆史古跡等營構獨特的景觀,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調、意境和韻味,加上吳語的運用舒捲自如,為作品增添瞭濃鬱的地方色彩,在中國當代小說中獨樹一幟。曾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國外齣版。
很喜欢陆文夫的文笔,灵活细腻、朴实生动、幽默且接地气。很有过去那个年代的气息,既充满历史的稳重厚实的泥土腥,又掺杂些苏州小市井的油烟味,使我好像真实的活在那个年代里,在墙壁的缝隙里窥探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的人生充满坎坷,是那个时代里的的一个缩影,故他能洞悉...
評分1. 陆文夫和高小庭 陆文夫(1928-2005),江苏人,曾任苏州文联主席,素有“陆苏州”的雅称,《美食家》是他的成名作。和那个时代的所有知识分子一样,陆文夫自己的命运也和时代一样跌宕起伏,《美食家》中的“我”高小庭,和作者本身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也算是作者通过高小庭...
評分《美食家》 高小庭从一开始就在抱着好心做了有悖于人民意愿和时代趋势的事。他过于不懂变通,不知道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他身上的某些习气,或许可以看出浩劫中他被批的原因,也可以折射出整个时代中不懂得实事求是的现状。 朱自治爱吃,会吃,好像是没有碍...
評分“苏州的吃太有名了,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如果把这种文化毁在你手里,你是要对历史负责的。”好友丁大头的一番话,让小说中的“我”重新认真考虑餐厅菜谱的改革问题。 好一个“对历史负责”! “对历史负责”是一种态度,需要每一个人的慎重...
有點意思,離不朽名篇差太多。三星半。
评分吃貨但從吃來看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啊
评分陸文夫的文筆好像總隔瞭一層。
评分陸文夫的文筆好像總隔瞭一層。
评分打著美食的幌子述說革命曆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