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的研究场域
一 《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课题的学理依据
二 《春秋》笔法、中国文论释名
三 近30年国内外《春秋》笔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四 《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课题的入思理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
第一节《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的历史渊薮
一 从“百国春秋”到孔子《春秋》
二 孔子《春秋》笔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的基本内涵(一):《春秋》书例
一 《左传》:因“本事”昭示《春秋》书例
二 杜预:借《左传》总结“三体五例”
第三节 《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的基本内涵(二):微言大义
一“借事明义”之“微言”
二 “正名为本”之“大义”
第四节《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的基本内涵(三):史家笔法
一 史笔:“实录”、曲笔
二 史用:“名教”、褒贬
第五节《春秋》笔法作为文化话语的内在质因
一 “征圣宗经”
二“依经立义”
第二章《春秋>笔法与诗史关系
第一节“《诗》亡然后《春秋》作”何谓
一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何谓
二 “《诗》亡然后《春秋》作”何谓
三 “《诗》亡然后《春秋》作”的象征意义
第二节“史蕴诗心”
一 “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
二 “作史贵知其意”
第三节“属辞比事”:诗史《春秋》笔
一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何谓
二 “属辞比事”:中国文章学创作方法论
三 “诗史《春秋》笔”:以杜甫为例
第三章“《春秋》无达辞”与中国阐释学
第一节“《春秋》无达辞”何谓
一有“常辞”无“通辞”
二“微言”、“微辞”
三 “微旨”、“大义”
第二节“《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一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的历史语境
二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的阐释实践
三 “《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春秋》无达辞”与“《诗》无达诂”
一 “断章取义”:“《春秋》无通义”与“《诗》无达诂”
二 “从变从义”:“微言大义”与“定向阐释”
三 释义方式:“察外见内”与“以意逆志”
第四节从“《诗》无达诂”到“诗无达诂”
一 从“《诗》无达诂”到“诗无达诂”的历史流变
二 “诗无达诂”的理论内涵(上):“从变”
三 “诗无达诂”的理论内涵(下):“从义”
四 “诗无达诂”与西方阐释学
第四章“《春秋》五例”与中国文论话语
第一节“《春秋》五例”与“赋比兴”
一赋:“尽而不汗”
二 比兴:“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
第二节 “尚简用晦”与简约含蓄
一 “简言以达旨”
二 “隐义以藏用”
第三节“《春秋》五例”与评论话语
一 “微而显”作为诗评话语
二 “婉而成章”作为诗评话语
三 “《春秋》五例”作为诗评话语
第四节“惩恶而劝善”与中国文学伦理化
一诗:“主文而谲谏”
二赋:“劝百而讽一”
三 戏曲小说伦理论
第五章《春秋》笔法与中国文学批评
第一节《春秋》笔法与小说评点
一 直接以《春秋》笔法相比况
二 “章法句法本诸盲左腐迁”
三 曲笔褒贬与史家笔法之融通
第二节《春秋》笔法与索隐批评
一 从索隐到索隐派
二 索隐方法与《春秋》笔法之融通
第三节“《春秋》义法”与“义法批评”
一 从“《春秋》义法”到“古文义法”
二“义法批评”
三 “义法批评”与“《春秋》义法”之融通
四 余论
第六章《春秋》笔法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春秋》笔法与文学精神
一 直接借用
二 间接活用
第二节《春秋》笔法与新闻精神
一 客观报导
二 新闻写作
第三节《春秋》笔法与人文精神
一 政治斗争
二广告策划
三 日常生活
结语《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的会通化成
一 《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相互吸纳和中国文论的宗经意识
二《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彼此融汇和中国文论的诗史精神
三 《春秋》无达辞与阐释学交互影响和中国文论的诠释方式
四 《春秋》五例与文论话语交相渗透和中国文论的价值系统
五 《春秋》笔法与文学批评双向会通和中国文论的
批评模式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