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的文字,无论置于哪个时代都历久弥新,而其身为哲学家、文学、艺术评论家、左派思想家和译者的多重身份,更让他的作品被各个领域奉为经典。本书分为美学理论、语言和历史哲学、文学评论三个部分,收录了本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纪的都城》《译者的任务》《说故事的人》等,让读者得以从各个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心灵。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德国哲学家、文学批评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理论、文学批评和语言哲学。著有《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论歌德的<亲和力>》《德国悲剧的起源》《单行道》《经验与贫乏》《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
译者简介
庄仲黎,目前从事英语、德语译介工作,译有《荣格论心理类型》《香料之王》等书。
听闻一个故事,一个学艺术的学生因为专业关系经常去博物馆,每次去都能看到一个老太太坐在一幅画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一天那个学生终于忍不住问她:“您为什么每天都来呢?”老太太指着画说,“不知道为什么,这幅画怎么也看不腻。” 之前听完总是觉得有些疑惑,为什么非...
评分本雅明说,艺术的即时即地性、在传统方面的重要性等特征可以概括为光韵概念,并指出“在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光韵。”。似乎是一种自然的倾向,不少的阐释都把“光韵”理解成“发乎人的灵性、不依赖机械媒介的美学经验”,换言之,将“光韵”理解成...
评分听闻一个故事,一个学艺术的学生因为专业关系经常去博物馆,每次去都能看到一个老太太坐在一幅画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一天那个学生终于忍不住问她:“您为什么每天都来呢?”老太太指着画说,“不知道为什么,这幅画怎么也看不腻。” 之前听完总是觉得有些疑惑,为什么非...
评分本雅明亲身经历了艺术在技术革命中所发生的裂变,并成为了机械复制艺术时代最早的思考者,尽管他的思维仍会停留在浪漫派思想家惯有的套路中即对传统艺术的膜拜之中,但他仍然保持了对机械复制艺术品的客观评价。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一书中指出机械复制艺术的出现...
本书不仅是一部对过去艺术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现代艺术发展的启示和预言。它让我们看到,技术变革如何深刻地影响了艺术的形式、内容和接受方式。
评分久负盛名,但非常糟糕。有空我写个论文反驳一下。但估计有人写过了。
评分此番浙大社引进台译以简体版发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精选集》精选十篇文章涉及美学、文化、哲学、文学评论等,着实期待许久,且译文对比读来实更为舒畅,终如愿一探究竟。而让我所惊讶又惊喜其批评的独特之处——将宗教神秘主义、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相对较晚地转向了最后一个范畴,即马克思主义。使得其文读来有种独特的美感,值得字斟句酌细细品味,特别文学批评部分甚是享受。此外还有值得一说的点是文前所收协助编辑《本雅明文集》的弗里德里希·波兹泽斯所作本雅明小传提点联动诸多,更添助益,初读易增明悟。
评分本书不仅是一部对过去艺术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现代艺术发展的启示和预言。它让我们看到,技术变革如何深刻地影响了艺术的形式、内容和接受方式。
评分引进的台版,也是初识本雅明最好的读本之一。跟台版比少了耿一伟序,没啥损失;多了不少黑白照片,相当不错;用纸更光滑,摸着舒服;不但横排而且由于此导致页数减少因而便于翻阅,大大加分;删掉了本雅明年表、人名对照表和专有名词对照表,略可惜,不过台版对照表并无页码,因此也还好。我还是觉得本雅明被高估了,但这书相当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