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角是初平三年(192年)之前的曹操和董卓,主题是“篡权者的真面目”,讲的是曹操和董卓这两个将天子、朝廷玩弄于股掌间的汉末权臣,面对汉末乱世的不同选择,以及大转折时代背景下,何进、王允、袁绍、袁术等豪杰之士的复杂面相。
董卓进京,废少帝立献帝,将朝廷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试图解决汉王朝的统治危机。但董卓弄权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汉王朝进入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时期。曹操乘势而起,借讨董战争在军中和民间树立了威望。此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自己塑造成“朝廷守护者”的形象,隐藏了篡权者的真面目,汉室名存实亡。
汉末乱世,不仅有毫无底线、两面三刀的投机者左右逢源,更有自诩忠于汉室、顺应天命的士大夫在扰乱朝纲。他们的忠奸贤愚,全都隐藏在史书的字缝里。
刘三解,知名历史作家,著有《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青铜资本:帝制中国经济的源代码》。
相比于当下受众广泛的历史非虚构写作,三解这本《汉末之变》确实不能说是以表达、叙事擅长,反倒是很多地方在得出结论的时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需要把前面已经考辨出的线索梳理几遍才能大致弄明白。但另一方面这也正是本书的独特之处所在:围绕三国的叙事在其诞生之初就已被...
评分启风/文 刘三解继《秦砖》《汉瓦》《青铜资本》之后,写三国的书终于出了,书名《汉末之变:曹操发迹与董卓之死》,初看这个结构是有些奇怪的,心想曹操与董卓为什么要放在一本书里写?即便要一起写,难道不该是董卓在前,曹操在后吗?看过之后才明白作者的用意所在,曹操的崛...
评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不可胜数,但能将善恶、黑白集于一身者,能让后人又赞又骂、又钦佩又痛恨者,大概曹操算是第一人了。这在其历史评价中可见一斑,如鲁迅语:“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
评分启风/文 刘三解继《秦砖》《汉瓦》《青铜资本》之后,写三国的书终于出了,书名《汉末之变:曹操发迹与董卓之死》,初看这个结构是有些奇怪的,心想曹操与董卓为什么要放在一本书里写?即便要一起写,难道不该是董卓在前,曹操在后吗?看过之后才明白作者的用意所在,曹操的崛...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幅色彩浓烈的人物肖像,那《汉末之变》就像一张X光片,不追求好看,却能照出历史的骨骼与裂痕。对于看腻英雄传奇的读者来说,它或许不够“爽”,但更接近真相。它让我们明白,历史并非非黑即白,人物也并非单纯的善恶分明。曹操和董卓,在不同视角下有着复杂多面的形象。他们在汉末乱世中的抉择与行动,受时代背景、个人利益和政治局势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传统观念评判他们,而应从更客观、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那段历史。这部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汉末历史的窗口,让我们在探寻真相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评分从《秦砖》到《汉瓦》再到三国,刘三解老师从未让我失望过,在如此热门,已被前人反复耕耘研究的历史片段中还能发掘出如此多的独家观点,只能佩服作者考据之深入,索引之渊博,推理之精妙,观点之新颖。曹丞相的人生伪装,董太师的政治蓝图与战争野望,“如何利用历史材料进行合理怀疑”的优秀范本,期待作者后两本三国研究,本书长评,这次一定????????????
评分这是一本深入剖析汉末乱世权力游戏的作品。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考证,融入了大量现代解读,将历史人物从传统刻板印象中剥离出来,重新塑造了曹操和董卓的形象。 作者对诸多历史细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尤其是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后说出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更成为解读曹操的关键,让我对曹操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权力运行最本质的规律是:权力出自下,而非来自上。只有下属基于惯例、恐惧、谄媚、贪婪而服从上级的指挥,上级才拥有权力,如果底下人不服从,上级的权力就是空荡荡的白纸。”
评分从《秦砖》到《汉瓦》再到三国,刘三解老师从未让我失望过,在如此热门,已被前人反复耕耘研究的历史片段中还能发掘出如此多的独家观点,只能佩服作者考据之深入,索引之渊博,推理之精妙,观点之新颖。曹丞相的人生伪装,董太师的政治蓝图与战争野望,“如何利用历史材料进行合理怀疑”的优秀范本,期待作者后两本三国研究,本书长评,这次一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