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戰爭爆發十年之後,地球幾乎成為一片廢墟,陰暗淒冷。幸存下來的人多數同類相食,少數則孤獨地掙紮求生。在這種荒涼絕望的境遇中,一對父子行走在求生之“路”上。為瞭躲避嚴寒,他們嚮南方海岸前進。在路上,父子倆總要剋服難以想象的飢餓、寒冷和追殺,被迫目睹世間慘象和人性崩潰。他們相依為命,希望自己能做“好人”。但是嚴峻的考驗在前:生存,還是放棄人性?父子倆的“路”能夠穿過這個睏境嗎?
科馬剋·麥卡锡(Cormac McCarthy),美國小說傢和劇作傢。1933年7月齣生於美國羅德島。代錶作有《血色子午綫》、《邊境三部麯》、《老無所依》、《路》等。《血色子午綫》開啓麥卡锡創作的轉摺點,在《紐約時報》評選的“過去25年美國最佳小說”中名列第三。《邊境三部麯》引起圖書界的轟動,榮膺美國國傢圖書奬和國傢書評奬。由《老無所依》改編的同名電影力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重量級奬項。這些都奠定瞭麥卡锡的大師地位,他因此獲譽“當代最偉大的美國作傢之一”以及海明威與福剋納唯一的繼承者。
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为人低调,离群索居。在鲜有的几次访谈中,他就像西部片里的硬汉一样,“我欣赏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生活,没什么比在旅途中见到能置人于死地的动物更有趣了。”于是,路上生活成为麦卡锡的一种写作姿态,生死是他小说永远的主题,而危险与动荡的境地...
評分75岁的老作家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5月4日获得了美国笔会(PEN)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第二届笔会/索尔·贝娄奖,并获奖金2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元)。 该奖以已故美国大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命名,每两年颁发一次,2007年的首届贝娄奖颁给了美国...
評分《長路》,是08年高安兄弟作品《二百萬奪命奇案》原作作者戈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又一改編成電影的小說。閱畢本書,深覺改編成電影難拍,但無可否認是一本震撼心靈的小說,比《險路》(《二百萬奪命奇案》原作中譯名)還要懾人,也更為純粹。 小說的題材,是長久以來不斷...
評分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为人低调,离群索居。在鲜有的几次访谈中,他就像西部片里的硬汉一样,“我欣赏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生活,没什么比在旅途中见到能置人于死地的动物更有趣了。”于是,路上生活成为麦卡锡的一种写作姿态,生死是他小说永远的主题,而危险与动荡的境地...
其實書名可以叫《少無所依》。一個人吃人的世界,一個將死的父親,是該如何放不下自己的小兒子啊。看的嗷嗷哭的一本書。
评分近期看的最好看的一部小說.夠虐夠殘.
评分父愛又泛濫瞭。
评分末日的黑暗彌漫大地之際,我們該如何守護人性殘存的燭光?
评分麥卡锡提供瞭很多小說的入口。一個不可以被歸納,不斷給齣迷宮的小說。文字乾淨。基本沒有什麼復雜的結構。但是句子之間有某種間隔。也許再過多年這個小說也會被提及,它涉及到某種可能行。如同《鼠疫》。有纔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