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与亲历

遥望与亲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程方毅
出品人:
页数:316
译者:
出版时间:2025-1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013817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回忆
  • 成长
  • 人生
  • 旅行
  • 感悟
  • 散文
  • 随笔
  • 经历
  • 思考
  • 温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5年,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作者,偶然间邂逅了一批珍贵的晚晴至民国时期的一手资料,这批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的书信、日记、回忆录及照片……

这批珍贵资料聚焦于1887至1950年间,一个西方家族的在华经历,涵盖医疗、教育、外交及援助等活动,展现了在华传教士家族与近代中外历史、时代命运之间的交织纠葛。本书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翻译和研究,为后人探究彼时中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家族的主要四位成员:

盈 亨 利:参与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伊萨贝尔:担任末代皇后婉容英文教师,见证清皇室变迁

梅 迩:二战时任美国驻华武官,亲历中外历史交汇点

茹 丝:代表国际卫生组织深入西北腹地,促进地方医疗进步

这是一部沉甸甸的、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资料集。50张原版历史照片、回忆录、日记和通信如同时间的切片,将晚晴民国时期一个西方医疗传教士家庭的真实生活场景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个家庭成员曾担任末代皇后婉容的英语教习。她站在紫禁城的某个角落,或许正在给婉容讲解英语语法,或许正在同她探讨西方世界的奇妙。她的紫禁城日记与回忆录首次披露,让我们仿佛打开了历史的宝盒,亲身经历中国帝制黄昏时期举行的盛大的皇室婚礼……

另一个家庭成员曾深入西北腹地,穿梭于国统区和解放区之间。她或许正在为受伤的战士包扎伤口,或许正在与当地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疾苦。她的回忆录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纪录片,向我们叙述她在抗战后期与解放战争中的经历,以及她在中国的医疗活动和对中国的深刻观察……

这批珍贵的资料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历史。

作者简介

程方毅,清华大学历史学学士、世界史硕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副教授,中国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聚焦近代中外交流史与中古北方民族史,如域外的神话传说、物质文化、动物、神灵乃至怪兽在古代与近代中国文化中的变异及重现,以及它们在中国的接受史。

学术主页:https://sysu.academia.edu/FangyiCheng

目录信息

目 录
第一篇/1
医疗传教士                3
一 选择中国/3
二 潞河医院/8
三 协和医院/13
家庭与旅行                20
一 通州家庭/20
二 北京生活/29
三 “消失的部族” /41
“皇后” 教习                51
一 成为教习/51
二 溥仪大婚/61
三 “任萨姆” 之辨/69
四 英语教学/77
战争与和平                84
一 平静的打破/85
二 战争中的旅途/91
三 生离与死别/99
尾 声                105
一 军事援助/105
二 医疗援助/110
三 回响/114
第二篇/117
盈亨利回忆录                119
伊萨贝尔回忆录(节选)             1 30
一 毓朗贝勒一家/130
二 在帽儿胡同上课/135
溥仪大婚记录                139
一 梅塔对溥仪大婚的记录/139
二 伊萨贝尔对溥仪婚礼的记录(1934 年) /144
伊萨贝尔日记(节选1922—1924)   152
茹丝回忆录—— “当人们握手时” (节选)    1 79
一 重返烽烟中国/181
二 “下江人” /185
三 在歌乐山之巅/189
四 责怪伊娃/192
五 流亡者的归途/197
六 贫富悬殊的上海/200
七 暗流涌动的北平/204
八 有志者事竟成/209
九 在中国的后方——兰州/214
十 由丝绸之路到山丹/219
十一 山墙之外/225
十二 寻访兴隆山上的古庙/231
十三 广州的挫折/233
十四 任务受阻/237
十五 西井之行受阻/244
十六 翻身做主之地/251
盈亨利家庭通信(部分)             260
信件一 梅塔约于1937 年11 月对卢沟桥事变后旅程的记录/260
信件二 摘自梅塔于1937 年11 月29 日和12 月12 日的信件/269
信件三 伊萨贝尔于1940 年7 月31 日从北京发出的信件/273
后记/281
附录: 伊萨贝尔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收藏/28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是一部沉甸甸的、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资料集。这部作品通过盈亨利一家人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他们与晚晴王朝及抗战中国的深度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观察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间冷暖...

评分

《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是一部沉甸甸的、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资料集。这部作品通过盈亨利一家人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他们与晚晴王朝及抗战中国的深度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观察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间冷暖...

评分

《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是一部沉甸甸的、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资料集。这部作品通过盈亨利一家人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他们与晚晴王朝及抗战中国的深度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观察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间冷暖...

评分

《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是一部沉甸甸的、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资料集。这部作品通过盈亨利一家人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他们与晚晴王朝及抗战中国的深度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观察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间冷暖...

评分

《遥望与亲历:一个西方家庭眼中的中国(1887-1950)》是一部沉甸甸的、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资料集。这部作品通过盈亨利一家人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他们与晚晴王朝及抗战中国的深度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珍贵的观察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间冷暖...

用户评价

评分

近80年来,国人深受意识形态纷争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困扰,脑海中已经丢失了中国与西方良好互动的记忆与认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书籍面世,无论内容好坏,总归是有人在尽心尽力的整理,这是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开卷有益。

评分

近80年来,国人深受意识形态纷争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困扰,脑海中已经丢失了中国与西方良好互动的记忆与认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书籍面世,无论内容好坏,总归是有人在尽心尽力的整理,这是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开卷有益。

评分

近80年来,国人深受意识形态纷争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困扰,脑海中已经丢失了中国与西方良好互动的记忆与认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书籍面世,无论内容好坏,总归是有人在尽心尽力的整理,这是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开卷有益。

评分

难得的资料,新颖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流畅的阅读体验,不错不错~

评分

近80年来,国人深受意识形态纷争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困扰,脑海中已经丢失了中国与西方良好互动的记忆与认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书籍面世,无论内容好坏,总归是有人在尽心尽力的整理,这是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开卷有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